•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 丁小军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

               ◎    陕西省蒲城县桥山中学    丁小军

    随着新课程教育的实施,对传统物理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素质教育深入物理课堂,初中物理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初中物理教育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设计适合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形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他们学习能动性的激发,使他们更愿学物理、善用物理、热爱物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引入环节.一堂课精彩的开头,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不寻常和鲜明性,能使学生投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中.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听课投入程度,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利用生动化教学手段,避免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分散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从自身的讲课风格、语言表达、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方式,适当穿插生活现象,使学生轻松获取物理知识.

    例如,在讲“在汽车匀速行驶中,对司机的运动状态进行描述”时,会遇到一些不同的解释.比如说,副驾驶就会觉得司机处于静止状态,而作为马路上的人就觉得司机正在运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人为什么有两种运动形态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物体在进行相对运动时,要依据参照物进行描述”的知识.物理现象源于日常生活.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并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堂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

    二、加强实验探究,提升学生思维潜质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做“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演示实验时,我让学生动手实验:①每人准备两张纸,平行放置,向中间吹气,先猜想纸的运动情况再实验,纸会向中间靠拢;②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试管,将大试管中装满水后将小试管放入其中,开口方向一致,先倒立后把试管口处的一只手拿开,让学生猜想小试管的运动情况再实验,小试管会先向上远动;③将乒乓球放入到漏斗中,将漏斗正放,用力通过漏斗吹乒乓球,猜想乒乓球会怎样再进行实验,乒乓球没有被吹出去:实验完毕后师生讨论,很容易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样就使学生在“动手中思考”“思考中探索”,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

    三、鼓励学生求异,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求异是坚持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学生的“异类”思维背后蕴藏的是大胆的猜想和假设,这些都是创新的基础。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尽可能地创新求异,教师要时刻激励学生创新求异,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欲望。在物理习题中,常常会出现一题多解,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掘多种解法,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实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养成思考探究创新的好习惯。

    比如,有一道常规物理习题:用一根导火线来引爆炸药,如果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9m/s,而人奔跑的速度是5m/s,那么人能否到达安全区?一些学生会想到根据导火线的长度来计算导火线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时间,再计算人到达安全区所需要的时间,这样两个时间进行比较来判断人是否能够安全撤离。教师告诉学生此题有多种解法,让学生再想一想其他解题方法。学生会想到根据人撤离到安全区所需要的时间,此段时间内导火线会燃烧多少米,看导火线是否全部燃烧,这样也可以达到解题的目的。还有学生想到在人撤离到安全区所需要的时间内,假设这一时间导火线完全燃烧计算出导火线燃烧的速度,将这一速度与题中给的速度作比较,来判断是否可以到达安全区。由此看出,一个普通的题目,学生可以发散性地寻求多种解题方法,而在学生找寻这些解题方法时,就突破了原有思维的束缚,创新性地得到其他解题方法。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观念的转变,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是必然。物理教师应从多方面、多层面进行摸索和探究,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能力的提升,以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

    点击次数:40  发布日期:2020/8/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