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主体意识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梁春娥
尊重学生主体意识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教学研究室 梁春娥
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加强学生个性教育,培养学生主动性是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主体,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主体意识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体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让学生多学一些,把什么都教给学生”是教师良好的愿望。但如果不管教学主体实际情况,不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不仅教师的良好愿望要落空,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了学生的专业特点,不利于培养和提高语文应用能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看不到知识与他们现实生活的关系,看不到语文在实际中的应用,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中学生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单纯的心灵迫切需要人性的光辉去普照。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们会发现,为我们提供最初审美冲动的是童年那遥远的童话故事;我们记忆深处永不退色的情节是少年浪漫的情怀;影响我们一生的价值标准往往来自中小学期间一次偶然的遭遇……凡此种种,都说明中学教育是我们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兴趣、道德、情感、意志等养成的起始阶段。在这方面,中学语文教学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材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是中学生感悟世界、理解人性的最直接有效的来源。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来说,不仅仅是教学生认字、组词、读书,其最终目的是在于启迪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维,并帮助其形成作为人所具有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人文价值而不是知识或者是工具价值。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活动能否真正超越知识性,把学生的情感、兴趣、审美等主观思维带动起来,是决定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技能、教学过程形成的方案及实施过程的方式方法,从另一角度来说,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细化了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因不同的课文而异,同一篇课文可以是一个教法,也可以是多个教法的综合运用,如果运用恰切,会因为课堂教学的多姿多彩而使学生感到每一课的学习都耳目一新,兴致盎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丰富学法。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掌握课文,写出的教案不仅体现教学过程,而且在课堂上不能生搬硬套教案,还要教法丰富,思维敏捷,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境,善于调控课堂,即兴拈来。
如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里,作者借观赏满月下的荷塘景色抒发不满当时社会的黑暗,内心的苦闷和彷徨,但因脱离不了现实,心情因而苦闷矛盾。正是这样一种复杂的情感,月色的美是惨淡的,荷塘景色是凄凉的,所以我们教学时就应进入作者在本文中的角色去范读和讲解这篇课文,去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再如教学《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的语段来说吧,我们一边讲解一边就可以做着武陵人打渔时顺着溪水划船前行的动作,不知不觉,一下子发现到一片桃花林,眼前一亮,继续一边前行,一边左右欣赏。我们以打渔人的身份面对这种从未见到的美景,很是惊异,并作出再往前划行、想走完那片桃林的动作。老师的口语与身体语言有机结合,绘声绘色,自然把学生引导到课文中去了。科学的教学策略不仅会使教学得心应手,而且,教学的“果实”丰硕、甜蜜,一堂成功的语文教学也是一次精神享受。
三、科学改革教学评价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评价方式也应该随之调整。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既发挥团队的力量,又能调动个体的积极性。要和学生一起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要将平时作业、课堂参与情况、竞赛参与情况等纳入评价系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的自然流露,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孩子,就像点点春雨滋润孩子一样。课堂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中对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
如在讲授戏剧单元时,让学生剧情再现,充分体验剧中人物的典型性格和激烈的戏剧冲突;学习诗歌单元,对于需要背诵的篇目,先在各小组内部进行评选,选出优胜者参加班里的“星光时刻”.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很大的提高。诗歌单元结束后的诗歌朗诵会,更使很多以前很少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的机会,这样的锻炼机会使他们有机会能展示自己,增加自信心,提升自我价值,尤其是担任主持的同学,收获会更大。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可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结合课文推荐读物,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改革,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策略,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教学,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过程中对语文知识深入理解,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知识技能,提高他们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中学语文教学就会逐渐走出困境,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