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技能 辛 春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技能
◎ 江苏南渡高级中学 辛 春
新课程下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教学技能。如课堂语言表达、设计教学目标、确定课型及其结构、引入课题、突破重难点、选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结束课堂教学、编制习题和试卷、评价教学等多方面的教学技能。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当然就要求执行新课程的教师进一步在教学技能方面通过钻研、揣摩而逐步完善自己。笔者拟选择其要者,做一阐述,以供参考。
一 课堂语言表达技能
课堂教学语言通常包括口头、书面、体态教学语言三种。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和启发性的口头语言会使学生感到亲切生动、深入浅出、豁达开朗。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一般来说,教师口头教学语言应达到如下要求:准确清晰、明白简练、抑扬顿挫、通俗幽默;教师的书面教学语言的主要表现方式是板书,教师必须在分析教材中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同时,精心设计自己的书面语言;体态教学语言是教师用非语言性手段进行师生沟通和交流信息的表情、眼神、姿势和动作。它能表达口头教学语言和书面教学语言难以表达的更微妙、丰富、复杂的情感和信息,能营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气氛、以利于学生学习。
二 教学目标设计的技能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课标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
三 课型及其结构确定的技能
通常情况下,课型及结构确定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1)学生的热情 掌握学情既要考虑班级学生群体的知识背景、思维发展状况等,又要照顾好、中、差学生的不同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学内容的选取应考虑内容的数量、质量及深度、广度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数量、质量和深浅要求,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取 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好之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确定就成了实现目标的关键。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依据有: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学习状况。课的类型和结构不应千篇一律,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对象即使采用同一教学方法与手段,也会形成不同的教授方案,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与特点。因此,教师应不断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要围绕着使学生“想学,会学,学会”的三方面来设计数学课的类型和结构、课堂教学的程序、组织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观点。
四 引入课题的技能
引入课题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成功的引入课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将刚上课时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能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带入所学的情境之中。因此,“引入”不能脱离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目的性要强;“引入”要有趣味性;启发性。
一般来说,引入课题的技能有如下的几种:(1)联想引问引入。(2)联想实际引入(3)设计悬念引入(4)新旧比较引入(5)意外惊诧引入(6)以反求正引入(7)游戏、故事式引入,(8)提问、设问式引入等。
五 突破重点难点的技能
突破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师应在这一环节花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更应在充分分析重点、难点和深入了解学生实践情况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突出重点、难点的技能有如下几种:
(1)重视过程教学 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亲身经历了概念和性质的形成和归纳过程,因而能理解深刻。
(2)讨论思考 即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各种理解、看法互相交流,教师便于因势利导,使学生自觉统一认识、克服错误。
(3)练习评讲 即让学生完成一定的练习,然后教师进行课堂评述,并以“应注意的问题”的形式进一步剖析先前学习过的概念和性质。
(4)对比归纳 即教师对所学概念和性质进行列表归纳,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区分等。
五 课堂教学结束的技能
数学课的结尾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轮廓,为应用知识或学习后续知识作铺垫;其二是布置作业和预习内容。从课堂教学技能的角度来看,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使人深思、影响深刻的结尾有助于所学知识的保持,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个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结尾有助于学生克服疲倦,继续积极思维。可见,课的结束也需要认真琢磨,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结束的技能常包括以下几种:
(1)总结归纳法 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对所教学的内容、解题方法,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有序化、模块化、网络化。此法常用于新知识密度大的课堂小结或某一单元复习教学。
(2)练习巩固法 此法是针对学生理解和应用某些知识时常出现混淆是非的现象,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新课结束时,通过提问、板演、小测验等手段实施训练以达到完善、巩固和深化知识的目的,及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纠正错误,达到立即反馈的效果。
(3)首尾呼应法 用设置悬念法引入的课,在结束时通常要指导学生用新学的知识消除导入时的悬念,使导入和结束相呼应。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使学生享受到运用新知识的乐趣。
六 作业的设计的技能
学生作业的设计应按星级要求,一星题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教材、课标的基本要求设计的,二星题是根据滞后生的的学习水平和教材的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三星题是根据中等生而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四星题是根据优等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这样做既有统一要求,不同类型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选择,这样既缓和了滞后生学习数学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滞后生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又满足了优良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当然,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仅于此,教师也只要不断的研讨,才能逐步完善自己,完成新课程赋予的特殊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