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应广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 安徽省天长市铜城小学 应广生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课内损失课外补”;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本文就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探究。
一、灵活地运用教学教材,增添教学趣味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小学语文的教材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得更加的灵活,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添加趣味性显得非常的重要,这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间接提升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教学的质量,这就需要小学的语文教师灵活地运用教材,并且注重与我们实际生活的想接轨,让学生体验学习汉字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打心底喜欢学习,喜欢汉字。
例如,“拔”和“拨”两个汉字,虽然字音、字义不同,但在字形上看起来却非常相似,学生在认识这两个汉字时非常容易混淆。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创编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七旬老奶奶家的庭院里长满了草,老奶奶想把这些草都清除掉,但由于年龄高,手脚动作缓慢,难以将地上的草拔出来。怎么办呢?这时候,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经过老奶奶的门前,看到老奶奶在艰辛的拔着地上的草,于是就走到老奶奶面前,对老奶奶说,“奶奶,我帮您拔草吧,您到那边歇一会。”,说着,不一会的功夫,小伙子就将地上的草都拔干净了,擦擦自己脸上的汗笑看着老奶奶,老奶奶也笑着对小伙子说谢谢,并用笑容送走了小伙子。故事讲完后,学生们是听得非常入神,在教师的进一步点拨之下,学生们能够将“拔”和“拨”有效的区分开来了,并且提到拔字,学生们就会想起教师所讲的故事。如此这般,借助上述故事不仅赋予了“拔”这一汉字生动有趣的形象,而且有效的吸引了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汉字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对汉字及其意思进行理解和记忆,使得语文识字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自主性
布鲁纳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提问的空间和氛围,变学生做答为集体研讨后予以归纳。要让学生亲自参与收集、分析信息,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以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教材是外因,教师就是要通过种种渠道,采用种种方法,通过外因促进内因的转化,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他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如《挑山工》这篇文章,课文篇幅较长,若一段一段学习,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引导学生这样去学习:文章结尾说:“从泰山回来后,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着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一开始有人说“它”指的是这幅画,我又问道“作者为什么需要这幅画呢?难道仅仅是因为这幅画很值钱?”学生们在思考后发现“它”表面看好像是指这幅画,实际上作者需要的是挑山工的精神。在学生回答出挑山工的精神后,我又让学生回到前面课文中具体感受挑山工的精神。抓住了这样的重点语句去学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就如同剥茧抽丝般,很快就能理解主要内容了。经过认真思考,学生有了正确的理解。类似这样的有价值的发问,每个教师都会遇到,只要我们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释疑,就会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质疑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我认为”“我发现”“我同意”“请问”等词语探讨问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议,发表新见解。
三、尊重学生不同个性,提高学生创造性
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有序地组织讨论是“发现问题棗解决问题棗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讨论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创造性思维细胞被激活,他们就会积极地思索,敏锐地发现课本或讨论中的不足,从而会多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注意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考和发言,允许不同意见甚至错误意见的存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学生的一些不同看法要予以鼓励,使学生在饱满的学习情绪和热烈的讨论中,发现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问题,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如在《麻雀》一课作小结时,一个成绩很出色的学生总结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反驳道:“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这时,教师不可以认为学生扰乱课堂纪律而扼杀他独到的见解,而应该肯定他,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讨论。像这样有创新意识的观点,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和鼓励,即使是异想天开,也是孩子头脑中思维的结果,更是创造思维的信号,教师要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自己的肯定和鼓励下得到相应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