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创建和谐情景 培养乐学精神 许茹鸿

    创建和谐情景     培养乐学精神

    ◎   陕西省定边县第六小学    许茹鸿

    摘要:培养学生乐学精神是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乐学精神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苦学与乐学的关系,努力满足学生认知和情感的需要;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创建和谐的教学情景.

    关键词:和谐;乐学

    现代课程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要遵循新的课程观念,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取得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从内心深处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乐学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寓教而乐”。即优化教学的内容、方法、教育态度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使学习成为轻松、欢愉、快乐的活动。长期以来,我国现代语文教育成效不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乐学”局面的开创,可见乐学精神的培养已成为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教育先哲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读书治学达到了“发愤忘食,乐已忘忧”的程度。足见古人的身体力行。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语文论》中批评旧式学校是“儿童恐怖的场所”,是“才智的屠宰场”,他提倡“学校本身,应当是一个快意的场所”。资产阶级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倡“自由地呼吸”式的乐学原则。

    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学精神呢?笔者认为应从教者、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四方面入手。

    一、要正确处理苦学和乐学的关系

    “苦学”与“乐学”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它们虽有差异,但不应对立。乐学是让学生学得愉悦,学得饶有兴趣,没有被强制感。乐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苦学是让学生学得顽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欲罢不能。苦学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乐学”而后“苦学”,二者定能相辅相成,相互促动,相得益彰。学生百折不挠的刻苦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但应以乐学为基础,否则它将可能转为辍学。正确处理苦学与乐学的关系,教育学生既要苦学,更要乐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二、要满足学生认知和情感的需要

    “以人为本”不仅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新课程之核心理念。想方设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由“知之者”成为“好知者”,进而发展成“乐知者”。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实践兴趣和创造兴趣。设想若每节课、每项活动都能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最佳的情景中完成,满足学生的认知、实践、创造兴趣的需求,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必然与日俱增,驾驭语文的能力必然会逐渐提高。同时必须满足学生的感情需要。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情感性,教师如能利用范读、复述、录像、配乐、多媒体、课本剧等手段,以强烈的情感创造教学情景,必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效果也必定能达到最佳状态。长此以往,必能对学生产生更大的认识促动力,使学生形成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三、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厌老师,自然会厌其所教学科。要建立健康积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起码应注意四个要素:第一,人道性,即师生彼此互相信任,互相平等。小学生也是有感情、有尊严的,老师若能重视这个问题,对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很有好处的。第二,民主性,即师生彼此平等,互相尊重各自的正当权益。不能因为学生年幼,就认定他们无知。唯我独尊的独裁式的教学应该坚决取缔。第三,合作性,即师生双方互相合作,共同构成教学过程的主体,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更何况,提倡和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第四,教育性,这是师生关系的特质,服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四、要创建和谐的教学情景

    课堂气氛和谐宜人可以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状态;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促使学生紧张而兴奋、快乐而又轻松地参与学习活动。要创建和谐的教学情景,首先要求教师保持亲和力,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指出:“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还有就是教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如果教师上课满脸的不高兴,那教学情景怎么也不可能和谐起来,即使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老师也不要性急,更不要生气,而要循循善诱,耐心启发。教师对每一个教学情景的创设,都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存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这个过程的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不仅包括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程序性知识,即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学生已有的经验,就是学生曾经与之相关的经历与感受。对此,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创建和谐的教学情景起着十发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一个方法性问题,更是一个原则问题。正因为如此,奥苏伯尔才强调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点击次数:51  发布日期:2020/7/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