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吴炯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广西平南县同和镇初级中学    吴炯敏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目标是指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本文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实施、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会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自主学习;内驱力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自主学习的目标克服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分离的状况提供了观念和制度上的支持,对于培养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新课程教材改革和教学实践研究的重点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自主学习教学目标提出,在学科教学中,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呢?
       
    一、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内驱力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认识简单的单质和化合物,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学会用化学用语表达常见的有关化学物质和物质的变化,初步学会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初步学会用物质的量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进行量的描述和简单计算;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掌握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初步学会做实验记录并进行分析和处理,能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课程标准上的知识要求是初中学生要掌握的最主要的知识,它的教育目标是整个素质教育目标的核心和基础,这一点在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已不再是以往的传授式的教育,而是依据学生已有经验和心理水平来获得,它既有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又有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要求,能体会所学知识有所用。应试教育中知识点的落实与现代教育的知识点落实有很大差别,应试教育往往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结论,然后就是通过大量单调而机械的习题训练来强化结论,这样是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机器。现代教育则不一样,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老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各种教学情景,选择各种生活素材,让学生处于熟悉环境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将新知识纳入既有的或新构建的知识体系中,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只有这样,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才能获得生动的知识,才能在认识上逐步提高,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内驱力。
        
    二、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实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内驱力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要求是: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及观察和实验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具有收集、选择、加工信息及利用信息进行推理的能力,初步具有选择和运用学习工具的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初步具有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信息社会中,由于信息总量的急剧增加,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大得惊人,所以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善于检索、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知识积累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浩如烟海并且会很快过时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而是应该重视以具体知识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进一步学习特别是适于其终生学习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科学过程与方法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科学方法的掌握,不是应该先给出规则1234,然后再设计相应的练习来强化,而是应该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影响。解决问题应该先对问题进行分析,有依据的提出假设,再用事实来检验或验证,得出结论后,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同时,教师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小结,以增强学生的体会,从而达到对方法的掌握。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在学习时代所能掌握的具体知识不论有多少,都只能说是沧海一栗。当他走出学校,步入社会后,在学校所学的具体知识,能在实际工作中用到很少,能适合其终生使用的更少。对未来的社会人来说,终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教育应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使他们学会自己获得知识。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具体知识,不如教给学习的方法。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最重要的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来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共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内驱力。一个人要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需要一定的创造力,还需要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以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开展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弥补学生个人能力的不足,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内驱力。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通过科学探究,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倾向,改变过去注重接受式学习,强调知识结果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敢于创新。因此,中学教育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今后的人生里,学生也许会忘记具体的知识内容,但是学生时代通过学习,内化形成的自主学习能力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三、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内驱力。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是:了解我国对化学发展所作的贡献,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振兴意识;初步了解生活中一些化学问题,初步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具有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关心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保护环境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初步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正确价值观。化学课程应以化学知识为载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形成高尚的人格。情感、态度在过去的教师中不够重视。从理论上讲,学生对化学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化学至关重要。不可设想,一个对化学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可以学好化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课程的情感和态度被排除在教学关注范围外,既无针对性地培养,又无科学性的检测,更无实效性的成果。 情感不是虚无的、空洞的东西,它可以使人形成一定的行为倾向(即态度)。有了积极的情感才能形成积极的态度,才能正确的对待社会、对待自然、对待人生。因此我们要从尊重人的情感和意志的角度出发,用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我们应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要与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与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过程融合一起,这样才能养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树立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化学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在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教会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同时,有意无意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将使理性教育的片面变得全面,使课堂教学向,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教学理念转变。这样,将会使课堂生机勃勃,激发并保持学生的思维兴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同时也提高了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使人获得理性的、情感的、精神的、体格的等多方面的健全发展,使人最终成为一个既能创造生活又能享受生活,既懂得尊重他人又善于实现自我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

     


    点击次数:132  发布日期:2020/7/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