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温俊奎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红新小学    温俊奎

    摘要: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浅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自20世纪末期进入我国以来,已经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在技术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改变了现代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懂得信息技术所能给教育过程带来的便捷性,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不断拓展渠道,探究出符合当下时代要求的教育思路。小学是学生接受系统化教育的初始阶段,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能有效的推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转变观念,融合创新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两者相互靠近,相互优势互补,寻求共同点与连接点,产生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最终成为一体的过程。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何克抗教授提出: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系统性的流程革新与系统性改造,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教育新形态,为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提供人本信息化空间。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教师是主体。然而,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反转课堂很大程度上革新了传统教育模式。教师设计课堂活动,学生则成为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主动实践的时间大幅增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想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这一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只有通过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为此,应在不同学科中采用能实现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创新“教学模式”。近年来受到全球教师热烈追捧的“翻转课堂”,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微课、翻转课堂等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形式,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给学生更多主动的思考和探究知识的机会,从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网络学习等方式来预习课堂知识,课堂上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交互和反馈,这样,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有意义。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科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具体的来说,小学教师首先要汲取传统教学理念当中的优点,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识,之后与现代教育新理念相结合,探究出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要遵循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在以往的教学活动当中,大部分教师总是忽略这一点,教师自身在课堂上教,学生跟着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也学得累。教师需先改变这一现状,遵循学生的主体性,自身充当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类似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网上授课的过程当中,相信学生,大胆的培养学生对网络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利用,布置该学科的网络作业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完成,使得学生在寻找、研究、加工这一过程当中能够发现新事物,激活探索欲,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目的,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做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要求。例如,在小学信息课程当中,信息技术教师针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的去计算机上搜索一些教师特定的知识内容,从而使得学生在搜索的过程当中接触到其他的信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这一项教师也可以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在下一堂课一起与学生交流,谈一谈通过网络搜索学生都见识到了哪些新玩意,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自主的去进行探究了,他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停留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互联网内容丰富,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也可以成为学生自学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资料的平台,恰当地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拿语文教学来说,几乎随时需要利用网络进行知识检索,不必等待,信手可得。人物故事、名言词句、经典篇章、音画素材等等无不信手拈来,为我所用。“鼠标一点”即可完成各种海量参考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课上和学生、老师一起探讨、交流、甄别、选择,完全实现了由传统的教学方式向自主学习课堂的转变,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例如教学《平移与旋转》时,可以在教学后安排学生分组在计算机上操作,自己设计图案,最后通过电子白板集体欣赏部分学生的作品,从中感受图案的美、体会几何形体的变幻无穷,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总之,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教育装备,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智慧课堂中学习、成长。

    点击次数:201  发布日期:2020/6/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