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充分发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黄 惠

    充分发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四川省广安中学实验学校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从新课改初中物理教材看,更注重了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知识的呈现主要是运用实验手段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经过教师的分析、引导,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化到学生大脑,为学生所理解和掌握,因此实验是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最基本的手段,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对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诸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合理安排教材中各种交替出现的实验,使之发挥更大的功效呢?我反思自己的实验教学,认为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创造条件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新课改初中物理教材中出现最多的实验,与知识内容紧密相联,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头戏"。为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

    1、对那些经典性的著名实验,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研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实验等,是历史上物理定律和理论建立的依据,是科学家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晶,在教学上无论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科学素质如学习物理知识的态度、方法等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平日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做好这些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怀疑精神,训练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根据物理现象提示物理本质的能力,取得高层次的教学效果。

    2、根据教学要求,将部分原理简单明了,仪器便于准备的实验,如表现物体惯性的实验、扩散快慢与温度关系的实验等,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先实验几次,讲授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这样,一方面由于学生要上台演示实验,其准备实验的积极主动性特别高涨,学生们为获得更好的演示效果对实验反复研究,反复实验,不断改进,培养了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另方面又可减轻课堂压力,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也能有一定时间及时进行应用练习,易于当堂巩固所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那些“差生”通过自己成功的实验,树立起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从而变得对物理爱学、乐学,也就逐步学得比较好了。

    3、适当补充实验,增强教学效果

    初中同学年龄小,好观察、爱动手,同样内容的课,若安排上实验,即使很简单的实验,也会全场雀跃,情绪高涨。因此,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设法补充一个实验,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在新课改初中物理课本中出现较多,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但由于刚进入课改,教师学生多数对做好此类实验缺乏经验,掌握不好课堂教学进程,影响了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主要着力如下两点:

    1、讲明探索规律的设计型实验原理和方法。如: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研究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得出“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让学生真正领会实验的设计思想。然后让学生拟出实验方案,在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实验准确程度过程中不断修正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确定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再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得出实验数据,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发现知识,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学好物理的信心。

    2、在复习课中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如在复习二册力学部分时,我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力学知识,设计几种测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案,经过约一个周的准备后,我利用专门的时间,与学生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不少同学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讲明自己的方法,全班同学分别设计了无天平、无量筒、无天平和量筒等情况下,测出固体或液体密度的方法十几种,用到的知识牵扯到密度、压强、浮力、杠杆等多个知识点,虽然有些同学方法类似,都是学生们根据平日资料积累、经过积极思考,大胆创设出来的,有的还真比较新颖,有一定的独创性呢!

    3、不定期组织物理实验研讨会,运用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对学过的物理实验进行反思、研讨,增强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师生共同讨论分析被称为物理孪生实验的“伏安法测电阻”与“测小灯泡电功率”这两个不同物理实验之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师生共同讨论同一器材如铅笔的不同实验功效:可用来演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而把一端削尖又可用来演示“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还可以做“铅笔芯是导体,木头是绝缘体”的实验,削铅笔的过程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等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思维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小实验的补充作用

    新课改初中物理教材几乎每章都安排了小实验,这些小实验作为正常物理教学的延伸与补充,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也应占有一席之地,对小实验我大都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成功完成,同时组织物理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将小实验成果应用于实际,并对全班同学小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对优秀者提供在班内演示机会,大大调动了学生完成的积极主动性。如我们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同学用自制的气压计和老师指导制作的干湿泡温度等进行天气预报,有时也预报得挺准呢。这样,学生有了成功的喜悦,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同时,也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与实验,培养了实验技能,熟练了知识应用,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是正规教学所达不到的。

    总之,实验不仅是帮助初中学生观察现象、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手段,也是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思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督促学生重视和学好实验,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课题,也是新课改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要求。

     

     

     

     

     

                                        


    点击次数:172  发布日期:2020/4/2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