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理念的数学有效课堂实践浅谈赖剑波
基于生本理念的数学有效课堂实践浅谈
◎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 赖剑波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囿于应试教育,紧张的学习、频繁的考试,淡化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全面发展,“填鸭式”教学虽然提升了课堂的难度和速度,但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的厌学、弃学。
关键词:生本理念;数学教学;有效课堂
朱熹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经验也告知我们精神愉悦在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巨大。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囿于应试教育,紧张的学习、频繁的考试,淡化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全面发展,“填鸭式”教学虽然提升了课堂的难度和速度,但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的厌学、弃学。因此,如何把学生的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能力与学生的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能力有效的结合起来,最终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是当下课堂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立足生本教育就数学和谐课堂谈几点浅见。
一、育人过程中师爱要融贯
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可见,对学生动之以情既是形成教育效果的条件,又是一种催化。师生之间建立友好的情感需要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当学生爱教师时,他们就会爱这门课,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经验也告知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爱护与引导,将以特殊的人格力量折服学生,使他们终生受用。教师不但是自己要对学生充满爱的情怀,对学生也应该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营造团结友爱、锐意进取的环境,使学生始终生活在一种美好氛围中;鼓励学生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们体验成功,充满希望地对待每一件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很好地做自我心理调节,不断地排除心理障碍,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作为有主体、人格尊严的人,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长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的价值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与尊严。
二、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要和谐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应该与学生的发展协调。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适时科学调控。
1、把握好教与学的进度:赞可夫主张“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其基本精神正是立足于充分展开学生的精神力量,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判定教学速度是否适当的标准是极难确定的,一般以学生的接受水平为依据。现代心理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接收信息量是以“组块”为单位,要想长期记忆一个组块,最低需要显示八秒钟的时间,但要真正理解掌握应用。教师提炼和浓缩教学语言,提高提问技巧都有助于提高教学速度。
2、聚焦好思维的密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一堂课松松垮垮,没有足够的思维密度,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提高思维密度就是要设法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积极主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验、问题讨论、表扬激励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从而改变大脑的兴奋点,促使大脑对各种感官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概念。
3、掌控好教学的难度: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组织,都应该有利于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并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过难,学生不理解,是浪费;过易,既降低了教学要求,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是浪费活动对个体所提出的要求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的相差度,因而教学要求掌握在“最近发展区”为宜;
4、关注好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三、课堂上学生间要形成合作学习场
课堂应该给学生营造好一个学习场,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合作性课堂教学情境。在这种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在既利于自己又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他们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集体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大家都学会如何与同学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展开积极健康的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
但在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并没有否认竞争与个体活动的价值,而是将它们纳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使它们兼容并存,融为一体,共同组成完整的课堂教学系统。当学生认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生课堂人际合作不仅不会牺牲个性,相反,还能满足个性发展及课堂交往需要,即利大于弊时,他们会积极参与生生课堂交往活动,并从中获益。
四、课堂中学习内容与学生兴趣要协调
1、注重情境创设。情境的创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由于教师个性的差异及教材内容的多异性,创设和谐情境的手段也是丰富多彩的,而幽默艺术不失为一种最常用的、最能获得课堂情趣的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趣从事学习和思考。”诙谐幽默的教学可以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助上一臂之力。
2、加强兴趣激发。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必须以多向思维取代单向思维,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冷静的分析,将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教师必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煽情”的人。他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善用语言诱导。数学教师语言应该是在逻辑、科学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具有形象生动特色的语言。教师讲授要让学生感受到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声情并茂、回味无穷的美学效应,让其情不自禁地随着教师寓言步入教材时空。
古人云:“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张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无疑是当下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当我们的课堂实现了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教”与“学”产生和谐谐振,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发展当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