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贾建国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第三实验小学 贾建国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直接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语文的综合积累,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想尽办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写作时没有畏难心理,让学生喜欢写作,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呢?基于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培养孩子写作能力这一问题,浅谈以下自己的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在新课改背景下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的途径,因此只有在阅读中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才能在自己的行文中表达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人生、自然的独特审美感受,也才能写出有创意的表达,达到以阅读促进写作的目的。所以教师应加强阅读促进写作的目的。所以教师应加强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的训练,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提高学生读书、感悟的能力,同时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养成思考写作的习惯,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在潜移默化中积淀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往今来无数文学泰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华夏文明的熏陶,因此才有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并成为滋养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的营养,因此,我们只有让学生都一定数量的名作,让他们从世界文明特别是华夏文明的海洋中汲取成长的营养,养成“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又“不薄今人爱古人”的读书品质,才能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有这样的要求:一至九年级学段,学生背诵的作品至少要达到240篇(段),内容渉列古今中外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文学名著、科普科幻等,可以说包罗万象,就是为了让学生汲取丰富的“营养”,做到“下笔有神”、“成竹在胸”。
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去了解社会,观察社会,在接触和观察中用心思考,用心感悟。如:辉煌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启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平时多看电视、多听社会、多观察生活,还应该多让学生就其谈感想写看法,这样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让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把自己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并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其三,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自然界中赏心悦目的景物既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产生美好的情感,又能让人产生写作的冲动与灵感。在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美好景物时,可以让学生口头表达所看所想,也可以让学生写成书面表达的形式,这样说的能力提高了,写的能力自然也提高。所以教师应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界的一切:如名山大川、楼阁亭台、朝晖夕阴、花鸟草虫......让学生放眼去发现自然界美好的事物,是他们产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感受,更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
其四,让学生会自我修改。修改不只是教师的事,也是学生的事。修改同样是提高修改水平与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修改,让学生在修改中提升,在修改中完善,在修改中完成一篇篇优秀作品。当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应告诉学生不要急于收手,要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中寻找遗漏之处,从标点符号到字词句的应用,从构思到立意等方面进行全面修改。此外,在学生自评自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评互改,这样学生便可以站姿读者的角度来评改作文,更容易发现症结与优势,从而更好地借鉴其优势,弥补其不足。对于一些有争议或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拿出来在全班展开交流与讨论,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学生更好地扬长避短。
总之,在中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写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所以我们必须从写作内容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写出文章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释放出应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