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学生的生活 倡导个性化习作 郭宗信
丰富学生的生活 倡导个性化习作
◎ 四川省资中县双河镇中心学校 郭宗信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告诫我们,只有解放学生的心灵,关注生活,充盈学生的感性认识,才能写出充满灵气的富有个性的文章。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尤其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充满好奇心,这样学生才会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一、开发个性化的作文资源
1、丰富个性化的生活经历。
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富有个性、富有特色的,它是个性化作文的源泉。然而,我们的学生每天都生活着,却很少有学生会做有心人。因此,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让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周围的人、事物,去听大自然的语言,去触摸没有安全问题的一切;去闻周围一切无毒的气味。同时,对学生的每一次观察所得给予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用心去发现其中的一些变化,把这些感知到的一切通过记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长期的观察,学生发现了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获得自己没有获得的感受。如:生物角的仙人掌生命力很强,而一些植物却渐渐枯萎,今年的桂花比去年开得早,还开了两次……这样勤于观察,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越来越强,感觉也越来越敏锐,感受和体验也越来越多。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体验到的,就是对生活的积累,也是习作的材料。
除了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善于积累。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和学生共同开发真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开展综合性语文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去经历、体验生活,获得富有个性化的体验。比如在五·一、国庆假期中,在孩子们中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有一项内容是“今天,我来当大厨师”,主要是让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学做一道菜或学做一样点心,并由此写一篇“大厨日记”。再如,结合今年的高温天气,让学生调查气温升高的原因,为预防全球气温的升高提倡议(或建议)……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必然获得鲜活而又丰富的个性生活体验,为实现个性化的"创作"提供了"能量"。
2、鼓励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以学生情感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不再是作文教学的主宰,而应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反应者。学生情感丰富,个性色彩浓郁,他们各自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我们指导学生习作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既可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如,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谈个人的感受;开展"说真话、道真情"班队活动;举行电影、电视评论;利用感人的事例和故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为学生能在习作中写出个性化的体验作铺垫。又如,习作训练《秋游》,在组织学生秋游的同时让学生说说见闻、感受。有的学生写美丽的秋色,抒发了热爱自然之情;有的学生写愉快的活动,童心童趣跃然纸上;有的学生写美好的传说,赞扬了美的创造者;有的学生则写游人的言行,倾注了对公园里一草一木的关怀之情……这一篇篇习作,不能不说是小作者心底流出的“泉水”。
3、加强个性化阅读的积累。
与书籍的海洋相比,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真可谓凤毛麟角。学生形成较强的读写能力,靠课内学习,更靠课外读写。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要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激发学生读书、藏书的兴趣,使他们渐渐学会通过广泛浏览,增长见闻,增加文化储备,学会通过有目的的阅读,收集资料,解决实际问题,增加语言储备。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我校丰富的图书资源,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并作交流;每日回家布置学生阅读课外书半小时;班中开展“读书明星”评比,通过家长、同学、老师综合评定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书香之家”评比,让家长们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中来。写读书体会、班级读书征文"等形式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保证学生阅读的“量” 和“质”。
二、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自由写话和习作
学生有了鲜活而又丰富的个性化的作文素材,并不是一定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只是提供一种基础和可能。这时教师就要恰到好处地发挥引导作用,点燃学生的表达欲望。就是说教师在作文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对“写”的方式、过程尽可能不加干预。只要学生“写”的目标达到了,手段由学生自由选择。
1、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
教师不能单纯从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设计,从如何教着眼,布置一些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文题,而要力求唤起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的习作愿望。在选材时要让孩子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环境、人物作为素材,给孩子选材的自由。避免用成人先立意后选材的思维模式去影响孩子的自由发挥。因为真正有感染力的文章一定是有所感、有所发。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问题,去分析,判断,要让孩子始终以真的心灵和真实的自我面对世界。在平常的习作中,有针对性地在这方面加以引导。例如,发挥日记这一宽广的天地,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写自己的家周围的环境、自己的家、父母、同学、朋友;周记、习作中给学生一个话题,可以是有关自然的,也可以是有关人的,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话题引发出去;让学生发挥想象,开展选题、选材竞赛;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写同一人、同一事物等;抓住新闻热点或新闻人物谈感想、说启发、评优劣等。习作的题材一旦推广到一切生活和学问的空间,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使习作变得越来越贴近生活和实际,越来越成为学生们手中运用自如的工具。
2、把想象的自由还给学生。
习作离不开想象,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借助想象,孩子可以抵达任何他们渴望、向往和曾经经历过的世界。而且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没有想象力就意味着习作创造力的贫乏。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进入想象世界,使学生在想象里空前活跃和丰富起来,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意味的形象。
3、把作文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
文是用来抒发心曲的,应是学生真实思想的自然流淌和外泄。作文指导,无疑要指导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儿童要表达的东西有的俏皮,有的羞涩,有的神秘,他们有自己的听众,自己的读者,要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如写一个人物,书信体,日记体,议论式,抒情式皆可用之。写一处景物,除了按游览顺序写,也可用散文,诗歌来表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思想,指导作文,文体无需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再者小学生的语言如同其天性,自由随意,天真烂漫,没有伪饰,要让孩子学会在保持自我的前提下,去锤炼自己的语言,使之能更好地、更完整地、更深入地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和眼中的世界。应避免用自己的语言习惯束缚孩子,要让其在语言的天空自由翱翔,只有当孩子找不到方向时,教师为之指引走向豁然开朗境界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