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效果 才仁闹布
个性化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效果
◎ 青海省玉树州红旗小学 才仁闹布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激励评价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运用个性化激励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采用更加生动、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同时,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体验,进而主动学习,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1、个性化激励性语言教学的定义。所谓激励,是指通过外部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内维持一定的兴奋状态。激励性语言包括所有能激励和鼓舞学生的语言,这些语言的特点就在于它们都具有良好的刺激性和鼓励性,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激励性教学可以有多种,如行为激励、表情激励、语言激励、物质激励等,其中语言激励又最为常见,尤为重要。个性化激励性语言教学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心理特征等个性化的需求,做到因人而异,在教学活动中不失时机地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刺激学生中枢神经,扩大和释放学生思维能量,促进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
2、个性化激励性语言教学的意义。小学生好胜心强,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因此,激励性教学对学生具有很强的促动作用。以《狐假虎威》一课的教学为例,由于该课课文生动形象,理解起来比较有趣。我们首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发散思维:“狡猾的狐狸和凶猛的老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当学生们踊跃发言时,都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回答的都很好,有没有同学知道“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呢?”作为小学生通常都会左顾右盼,不敢轻易回答。教师应趁机给予提示,鼓励他们发散思维,结合生活实际,大胆发言:“没关系,想好就大胆说出来,想想平时爸爸妈妈有没有提到过这个字,说错也不要紧”。当有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归纳总结出正确或近似正确答案时,教师应抓住这一最佳时期,充分肯定并表扬他(她)认真思考敢于亮相精神,既满足该生荣耀感又为其今后学习鼓足了勇气,同时也促动了其他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放下包袱,积极动脑,踊跃发言。通过这种不断的激励和促动,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结果,我还特意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演一演。请两个同学,一个扮演老虎,一个扮演狐狸,展示一下“狐假虎威”整个过程。可是同学们有畏难情绪,有的想参与,但又害怕演砸了被同学们笑话。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我启发他们:“我们不是演员,演的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参与过程很重要。”在我的鼓励下,终于有两个同学大胆地走上讲台,开始演示。虽然演的不够流畅,人物的语言神态演的不够到位,但我还是给予他们高度的评价。首先肯定了他们能第一个走上讲台,这种勇敢精神是多么可贵,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我接着提出希望:如果能把老虎和狐狸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部分,惟妙惟肖地展现给大家,那就是锦上添花了。并号召全班同学给他们鼓掌,对他们的勇敢精神表示肯定。随后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演示的水平也越来越高。老虎的威风、狐狸的狡猾,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可见激励的语言多么重要。
3.个性化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好激励性语言,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体会。
3.1激励性语言要真诚、适度,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博士曾指出:“适当的赞美与事实相符,才能使孩子建立真正的自我评估体系,否则只能产生负面效益”。所以激励性语言要真诚要适度,切忌溢美之词。过多或不切实际的表扬语言,反而会使学生感觉不真实,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力求使自己的评价语言真实、精彩、准确,发自内心。对于有着疑惧、胆怯等心理品质的学生,教师应有足够耐心,充满爱心,以热情的态度和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如果动辄批评指责,易使学生感到失望,产生消极厌学情绪。实践中,在这类学生遇到困难、情绪低落时,我以亲切期待的目光鼓励他们,用“试试看”、“你能行”等亲切语言消除其心理障碍,使他们感到被鼓励、信任的光荣与满足,从心理上靠近老师,把老师当朋友,也反过来大大增强了老师运用激励性语言教学的信心与效果。
3.2激励性语言要因人而异,适合学生的个性差异。俗话说“千人千面”,每个人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开展教学激励,合理、有针对性的应用激励性语言。
3.3激励方式灵活多变, 对小学生进行激励还应注意其性别、年龄等差异。运用语言激励时,还应该根据男女生的不同性别特征,灵活掌握,不能照搬照套。男女性别生理不同,其性格差异早在小学时就已经有所表现。一般说来,男生多数好动爱闹,胆大粗心,但也敢于创新,而女生多半腼典害羞,胆小易哭,比较循规蹈矩;男生偏重逻辑思维,女生形象思维占优;语言表达能力上,小学阶段通常女生优于男生。根据以上性别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分类把握,扬长避短,既有针对性地根据他们不同特点顺势利导,发挥其长处,同时又注意循循善诱,克服其先天不足,各自取长补短,拉近差距,使男女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如针对男生形象思维不足和好动爱闹的弱点,教学中我注意多用形象化的激励语言和有趣的事例,培养他们注意力。对女生来说,注重加强逻辑思维培养训练,提高她们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这些差异性语言激励,原来各自觉得先天带来性别弱点的同学,转变了认识,主动克服缺陷,努力弥补不足,实现了男女齐头并进好局面。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性别特点等,精心设计、灵活运用一些激励性语言,对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进师生情感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通过应用个性化激励性语言教学,使学习成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始终拥有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个个不甘落后,人人比学赶帮超,始终保持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状态,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碧云.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文理导航 ,2016,(234):59.
【2】 李天喜.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J】.语文论坛,2016,(27):26.
【3】 李 晓.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有效应用【J】. 中华少年,2017,(29):72.
【4】 李林.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课外语文,2016,
(3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