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文古诗吟诵 提高学生文化底蕴 王懿
重视语文古诗吟诵 提高学生文化底蕴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城关小学 王 懿
苏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学习、吟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期。如何激发学生吟诵古诗词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畅游呢?我想谈一谈自己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掌握吟诵要领,打好基础
吟诵有共同的基本规则,对于古诗来讲,就是平长仄短、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这种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种形式:一是平起绝句:除韵脚字必须长吟外,其长吟处应在二四四二字,即第一句的第二个字;第二、第三句的第四个字和第四句的第二个字上。如李白《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二是仄起绝句:除韵脚字必须延长外,其长吟处应在四二二四字,即第一句的第四个字,第二、三句的第二个字,第四句的第四个字上。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如果是律诗或排律,就按上述方法循环。如遇折腰(叫阳关体、顺风调)等变体调,就要改变节奏形状。如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就成为二四二四式,因为该诗第三句失粘造成的。对于词的吟诵,除了掌握平长仄短的规律外,更重要的还要注意声音的高下起伏,抑扬顿挫、音韵流转。当然,对于学生来讲,也许一开始觉得很难把握,但是,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要求学生多吟诵,理解意蕴,融会贯通,久而久之,水到渠成,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领略意境之美,增强想象
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境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意境是诗人通过各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在吟诵教学过程中,师生“因声入境”,即随着吟诵时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急徐变化、腔调的婉转曲折,走进作品的意境中,充分领略古诗的意境之美。
杜牧的《山行》是首游览秋山的名作,首联在吟诵时,音调由轻细转为响亮,并配以举头远眺的神态,能使学生的耳目产生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带入到诗中所创造的意境中,面对山间弯弯曲曲,延伸到山巅的石径,随同诗人踏上山行之路。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处”是去声,吟诵时发音较重,且作一顿,似乎在提示听赏者注意即将出现的景色,引发学生想象“白云深处”的场景,然后以清晰而轻快的音调吟出“有人家”三字,学生面对如此人间仙境,不禁惊叹、欣喜和向往。在整首诗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吟诵和适当的肢体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联想等功能,使他们在领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之美,自然而然地受到情绪的感染,心旷神怡,犹如同教者一起置身和陶醉于诗境之中,陶冶情操,增强想象能力。
三、转变吟诵方法,加深理解
古诗词的创作都是作者处于一种特定环境以及心境时创作而出的,诗词中蕴含了深刻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自身的情感。那么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内涵进行理解。因此在吟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吟诵方法的转变,利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与歌曲进行深层次的交融,进而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咏鹅》一诗时,“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教师在吟诵的过程中可以教导学生采用儿歌的曲调来诵读,通过儿歌中轻快的语调来理解鹅在水中畅游的轻快,利用两者的相似之处加深学生对文中内涵的理解,两两互相映照。在小学古诗词的学习中,其中内涵大多比较浅显,因此教师利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吟诵,对小学生理解文中的深层含义有非常大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学习古诗的效率与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四、歌吟巧妙结合,增强兴趣
最早的诗与歌是不分家的,吟与歌也没什么区别。司马迁说“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古诗词吟诵是要讲究韵律格调的,声音的长短疾徐、轻快重缓、平仄押韵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没有统一的韵调,你唱你的调,我弹我的琴,这个拉长,那个缩短,这个高亢,那个低沉,可能就是“呕哑噪杂难为听”了。所以古诗的吟唱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作。现在有很多古诗词都谱了曲,便于传唱,也便于记忆了,邓丽君的专辑《淡淡幽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中央电视台有个栏目《经典咏流传》,深受观众和学生的喜爱,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班级专门搞了一个古诗词歌曲大赛,没想到学生欢呼雀跃:“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红藕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没想到同学们能够会唱这么多的古诗词歌曲,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各显神通。更没有想到的是,有些同学还把一些古诗词自己谱曲或套一些歌曲曲谱,唱得有模有样,十分贴切。
总之,古诗词以其短小精练,言简意赅,富含韵律、内蕴深厚等特点深深吸引和打动了无数人。古诗需要用吟诵的方式来进行更为细致入微的体悟,使得人们从中获得优美意境的熏陶,深刻内蕴的浸润,人文素养的孕育。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吟诵环节,激发学生吟诵兴趣,让学生通过教师巧设的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的吟诵、感悟、体验等,从而帮助学生剖析语言、品味蕴意、探索真谛、汲取营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吟诵习惯,并提高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