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思考 汪贵平
新课程理念下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思考
◎ 四川省广元中学 汪贵平
摘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研组建设的核心工作。选好组长、找准方向、建立伙伴关系是教研组建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文化建设是教研组建设的永恒主题。教研组只有切实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教研组建设;策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教研组建设正逐步改变过去重上传下达轻问题研究,重应付考试轻理念更新,重教材研究轻学生研究,重活动组织轻专业发展的现象。但是,仍有多数教研组活动存在缺乏针对性、缺乏专业引领、缺乏幸福感觉和研修氛围的问题。教研组还没有充分发挥为教师创造快乐和幸福的感觉,提升生命质量的职能。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学校教研组活动真正实现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为学校课堂教学活动服务,为学生学习行为服务,教研组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为教研组选组长
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建设的核心人物。是教师理论学习的示范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坚人物,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引领者,是教师培养计划的执行者。因此,教研组长必须具有: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在家长、学生、同行中威信高,大局意识强;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突出,教学思想先进,业务水平高;教育科研意识强,教学业绩有口皆碑,并获得过一定的荣誉和表彰。教研组长要带领教师对教研组现状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共同评价教研组活动的水平层级,研制教研组发展的整体目标和基本策略;制定可供选择的发展方案和途径;设计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难、未来期望、内在需求、心理需要等因素的高品质教研活动,将教师的进步愿景转化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发展行为的能力。
二、为教师找师傅
1.为青年教师找导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往往对基本的教学规程不熟悉,特别是对所进入学校的教学常规不熟悉。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做他们的导师,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学校、教学和学生的要求,因此。教研组要尽快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找导师,在导师的引领下,让青年教师迅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保护他们初为人师非常可贵的热情和激情。
2.为骨干教师找专家。
骨干教师的最大问题是容易产生自我满足情绪,不能确定进一步成长的方向。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让他们参加更大范围的教学竞赛活动,参与更高水平的教研活动,并让他们在其中承担主要任务。例如:要求骨干教师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同时邀请专家或知名教师帮助上课教师分析教学定位是否适合学生实际,教学方式是否适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对应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还有其他设计,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改进。
3.为资深教师找助手。
一般说来,资深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业绩优良,但是,随着年龄增大,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技术落后,满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现状,专业能力的成长速度不仅比不上青年教师,有的还有下降的趋势,他们既不善于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又缺乏追求专业成长的动力,也没有把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承下去的机会。让这部分教师走出困境的方法是为他们找一位年轻教师作他们的助手,帮助他们解决教学技术的革新和教学观念的转变方面的问题,同时,为年轻教师提供面对面向他们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机会,分享他们的教学智慧,实现互利双赢共同成长。
三、坚持集体备课同进步
集体备课是教研组的最基本活动方式。集体备课可以使每一位教师分享别人的思维成果,有利于打破教师的思维封闭状态。教研组应该在教师个人认真钻研教材,自主备课的基础上,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对教学重难点、教学关键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学情、教材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方法意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种集体备课,一方面可以集思广益,将教研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为全组教师所共享,另一方面,又彰显了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突出教师个人的教学特长,从而形成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相互促进发展的良好教研氛围。
四、坚持教学反思促发展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加优化的教学状态的教师个性化教研行为。叶澜教授说过,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有什么收获,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会有变化。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研组要积极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认真审核,特别是对教学实践进行及时的反思,努力做到课后思、周后思、月后思、期后思。教研组要指导教师对每一节、每一周、每一月、每一期、每一学年、每一届学生的教学活动进行微观的、宏观的、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听取学生、家长、同行的广泛意见,及时的反馈和纠正,吸取经验教训,调整方法和措施,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前进。
五、开展课题研究提素养
研究是教研组的灵魂和生命。教研组除了日常的教研活动以外,要动员全组教师进行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关键问题为核心的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可以是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承担一个共同面对的重点问题,也可以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研究一个教学中面对的关键问题,也可以是教师个体研究一个教学中面对的难点问题。教研组组织研究课题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引导教师形成教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形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观念,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
六、加强文化建设强内涵
教研组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优良环境。一是要有宽松的氛围。要让教师得到专业成长,就要为教师留闲,要允许教师拥有一片自己的空间,让教师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修身养性,研究学问,得到长足发展。二是要有人文气息。一个高品质的教研组,应该弥漫浓郁的人文气息。教研组长思想解放、理念开放且富有人情味;教师志趣高雅、仪表典雅、举止文雅且富有书卷气;学生品德放心学习用心劳动尽心且富有创造力。三是要有学习氛围。教研组作为教师共同学习发展的场所,应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使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开发自我,超越自我,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开花结果见成效。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研组建设的核心问题。选好组长、找准方向、建立伙伴关系是教研组建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文化建设是教研组建设的永恒主题。教研组切实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现代教学》编辑部编.《教研组建设专辑》[M],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出版,2007年7—8期合刊
(2)教育部师范司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版
(3)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4)刘加霞.《教师教学反思:内涵、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