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物理激励性教学之我见 王元金

    浅谈物理激励性教学之我见

    ◎   四川省资中县兴隆街镇中心学校   王元金

    八年级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教师要在物理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教师要勇于创新学习方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体改革教学,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积极探索赏识、激励性教育,发现赏识、激励性教育在物理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主动学习、高效授课
        1.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笔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再次,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本、书合上,分析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

        2. 授课过程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少讲精练。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教学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启发式、实物式、对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

    3.作业要精,按层次布置作业,但又不能伤了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基本题全批全改,重点题  细批细改。学困生 面批面改。讲评时,要有一个度,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秀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

    二、递进式教学:
        提问的技巧对于激励性教育来说,也是功不可没。因为对于一个学困生,如果提问比较难或太容易,他们会觉得是在故意羞辱他。因此,提问的同时应掌握一个度。

     三、期盼式评价
        无论在哪些方面,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以期盼式的肯定。“优点单”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也能行。其中同学们对一位学习特别差、纪律特别差的学生的意见至今记忆犹新,“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没有创造力。记得吗?在学习简单机械时,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你找的不是都比较 准 吗?有了自信,提高了学习的劲头。从那以后,发现认真交作业的有他,认真回答问题的有他,问问题的有他,他进步了。

     四、反馈式 沟通
         沟通向来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困难,(生活、学习、工作等)并且能尽到最大能力来帮助他 ;吸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并及时的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也能使学生的心与自己的心更加贴近。此时,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问卷调查,可以以学习与生活为主体,也可以以自己的特长为主体,及时的发现闪光点,并给予欣赏式的评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五、激励式 谈话
        犯了错误,不能一棒子打死,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和蔼、平易近人、蹲下来看学生是谈话的调和剂。了解他们犯 错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及时改正,并制定一些措施或制度,约束自己,使他们能健康的成长。                     六、与物理学家共成长
        培养了兴趣,调动了积极性,活跃了气氛,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此情况下,给他们讲一些伟人、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困难的历程,历经了磨难,最终克服困难,有所成绩。暂时走在别人后面的人,只要有恒心,鼓起劲,迈大步,终究会后来居上的。鼓励了他们,故事鞭策着他们,他们的心中有了方向,及时地举起手与他们短时或长时相约“作业见成效、月考见真招、期末见效果、十年之后有成绩……”“叭!”的一声,时间就此定格,相互信任、相互承诺……凝在了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中。

    七、勤于反思 与生共长

    1、教师的教学还不能完全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灵活的教学使课堂活跃了,学生提问多了,有时教师怕学生问,一问时间就来不及,教学进度完不成。预先设计好的难点重点落实不了,于是想法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好的路子上引,顺着教师讲课的路子的问题教师欢迎,如果是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或草草打发。课程标准最终要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是达到了某一目标,因此,“内容标准“的陈述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反思、思考跟不上。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也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教师工作负担重,教师习惯了依靠现成的教学材料来教学,没有思考与反思的空间,也没有把课程开发看作是份内的事情,所以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教师课程改革的实践总有偏差。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感受到这种挑战的紧迫性,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掌握和了解最新科技的地理知识,熟练的驾驭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各学科都要涉足,知识面广一点,不能落伍于时代。
        总而言之,激励性教育是一种心理教育,在实施激励性教育的同时,时刻铭记着以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为核心,时刻铭记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楷模。与生同步共振、升华、放大,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放射出灼目的光华。

     

     


    点击次数:92  发布日期:2019/10/2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