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教学 闫书凤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教学
◎ 夏官营镇中 闫书凤
摘要:旧有思想品德的教学形式单一,比较枯燥,为了改变这一面貌,教师须转变教学方式,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因材施教,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形式多样;因材施教;设问精巧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这种刻板的程式化教学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新课程则扬弃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那种说理型、灌输型的方式,代之以活动型、探究型的新方式,新课改下的思品课是一个大课题。如何做好这篇文章?既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又能针对个性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我觉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堂教学意味着师生间的交流,意味着参与,平等对话。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因此,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必要的。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让思品课堂也呈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新气象;同时,“蹲下身”用虚心的态度以学生为师,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让政治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舞”。
一位日本教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学生画苹果,他发现有位学生画了个方苹果,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的呢?"学生回答说:"我看见妈妈买回家的苹果放在餐桌上,一不小心,滚到地上就摔坏了,我想苹果是方的,那该多好啊!"教师立即鼓励道:"你真会动脑筋,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事实上,喜欢"异想天开"的学生,往往是最有创造潜力、最具发展前途的人。因此,教师应大胆面对学生的想象,不要把学生的"异想天开"视作"怪癖",挫伤他们,而应加倍关注爱幻想、爱标新立异、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把学生作为主体,使他们敢想敢说,勇于创新。
二、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现在的学生对机械呆板的书本教育已失去了兴趣,关起门来搞空调的说教,他们不但听不进去,甚至会引起逆反心里,书本上的不少内容,也必须在联系现实的情况下,具体分析,疏导,才可能有用,必须应用他们好奇的心里去触摸更多的东西。例,在教《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查了大量的资料,在学习中再运用多媒体,使他们了解到了我们国家的资源和环境的现状,激发了他们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为学习下一课《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做了相当好的情感铺垫。
三、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差异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就能达到因"材"施教,有利于思品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教学《社会有序靠规则》时,对自我约束性不强的学生中,性格内向的,可以引导他谈谈看到的不良现象,引以为鉴,性格外向的,就可以让他多联系自己,并下决心改正。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学生牢记,要处处讲文明,守秩序。思品教学,要教学生积极进取,帮助学生识别个性中积极的和消极的,正视自己的长短处,使每一个学生能客观的认识自己,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个性态度。总之,因"个性"施教,能教到实处,教出效果。
四、设问精巧,活跃气氛
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始终是教学的难占领与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教材中没有的而能为教学所用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搬上课堂,并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思维过程中,完成课本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功效。
总之,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要求思品老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打开书本和生活的通道,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挖掘鲜活的德育资源,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使学生产生较深的情感认同和学习热情。这样,才能拨动心弦,激发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