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 杨雪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
◎ 云南省大理市教师进修学校 杨雪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弘扬传统文化,也就是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做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近几年,笔者所在的地区中小学结合实施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了传统文化。在中小学,“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已初显成效,有一定的影响力,赢得各级机关部门、社会群众、家长们的普遍认可和关注。
一、在学生行为养成中渗透传统文化
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结合学校对学生养成教育的目标,用一些中华民族优秀人物的言行故事来正确引导。
(一)学习习惯。学生读书和写字姿势规范,读书声要学正腔,写字要美观大方。学习有计划,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要有预习的习惯,也要有“温故而知新”的惯。听课认真,积极回答问题,要学思结合,勇于探索。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磨刀不误砍柴的事。学习要有吃苦精神,以苦为乐,使学生乐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持之以恒精神,能静心学习,不被外界喧嚷而影响到学习。
(二)文明习惯。要打造芊芊君子形象,言语要文雅,说话大方热情,有胸怀天下气魄。学会文明,从鞠躬问侯开始,学会高雅,从礼貌言行开始,学会自律,从遵章守纪开始,杜绝出口伤人,野蛮无理。
(三)思维习惯。教师讲课从思维分析着手,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首先从自身寻找原因,要有“人不知而不惯”的胸怀,更要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思想。
(四)健体习惯。学会健体,从做操开始。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习体育技能,增强身体素质。
(五)卫生习惯。学生要仿效古人的学习环境是明窗净几。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打扫彻底,保持干净;不随手乱扔垃圾,有意识地将垃圾归类回收。不乱涂乱画,确保公共实施美观。要求学生学会审美,从穿着开始,干净整洁,朴素大方。学生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吃零食。
(六)安全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科学学习,健康安全学习;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学会辨别善恶,自觉抵制不影响。
(七)俭约习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早有的俭约作风我们一定要传承。为此,要求学生不铺张浪费,不乱花钱,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八)合作习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要求学生学会合作。
(九)劳动习惯。劳动最光荣,我们要以劳动为荣,以慵懒为耻;以勤奋为荣,以无为为耻。
二、在感恩教育中弘扬传统文化
善良、正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而感恩是对良知的呼唤,感恩是善良的体现,感恩是正真的基础,感恩是高尚的开端,所以感恩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传统文化中感恩父母的故事很多,我们抛开封建的东西,将人心性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感恩教育是有层次的,下面我们逐一表现之。
(一)感恩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每周回家给父母做一顿饭,扫一次地,干一回活,洗一次脚、洗一次衣等。学校要求学生在家里做到“三个记住”记住父母的生日,记住父母的结婚纪念日,记住父亲节、母亲节的时间,时适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孝心、有心。
(二)感恩他人。“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桶泉相报”。知恩图报也是中华美德的一部分,要教导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不得只顾自己,不管他人死活。即不盲目评说别人,甘愿为他人帮忙;爱人恩定当图报,由此来构建和谐班级、学校、社会。
(三)感恩自然。中华民族文化以地为母。为此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不破坏花草树木,不搞污染,创建美好、环保发展的大家园。
(四)感恩社会。孟母三迁,择育子环境,环境创造人,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能成就一代人。所以我们有义务为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也就是回报社会。
(五)感恩祖国。为国效力是中华美德,为此而形成历史悠久的团结奋进的中华民族,永远青春不老,勇往直前。爱祖国、爱人民、为祖国,为人民是学生的最终目的,也是最高标准。
三、在“书香校园”建设中彰显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精髓主要溶于书籍之中,组织学书广泛阅读是渗透传统文化和最佳途径。
(一)开展全校师生共同力行《弟子规》的活动。2007年以来的十多年间,笔者所在地区中小学广泛开展了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打造书香校园”为目标、以“儿童孝廉读经活动”为特色的系列读书活动,形成了健康文明、活泼向善、学乐融融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学校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学校特别开设了特色课程——《弟子规》力行教育。每周的晨会课上,校长亲自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学习《弟子规》。
(二)组建高效运营的图书角,开设读书心得交流课。每周安排一节读书心得交流课,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人人讲述自己的读书心得。在讲述中必须有所读书目的彩彩内容,优美语段,最后重点说出读后感想。老师最后抽三到五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老师也要参予到这场读书交流之中,自己将所读之感也说说,从而让全班学生分享。
(三)开展节假日读书活动。根据节假时间的长短,适当布置一些读书量,收假后,班上专门组织读书交流专题,让学生交流读书笔记,开展读书心得演讲。这样将学生在校的时间有效地利用到读书上,无形间将学生在电视前的时间减少了,从而真正培养起学生的阅读习惯并增长读书能力。
四、在学校文化宣传中展示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宣传形式多样,这里我们主要是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
(一)普及使用文明提示语。如提示学生文明交往提示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提示学生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等,提示学生树立自信的有:“长风破浪会有时,挂云帆液沧海”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提示学生言行一致的“言必行,行必果”,“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提示学生积极情绪的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武言秋日胜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等,这样,我们的提示语充当诗情画意,使学生影响深刻,真正起到教育引导作用,同时还能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感染和薰陶。
(二)建设校园文化墙,走进中小学的校园,大多都可以看到醒目的校园文化墙。校园文化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弟子规》。图画的内容鲜明,色彩明丽,以现在儿童生活为蓝本绘制,而文字部分则展示了《弟子规》的原文。图文对照,为师生学习提供了直观的学习素材,这些优秀的文化和书法艺术对学生是一种陶冶和提高。
总之,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各中小学致力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形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学生从中得到优秀文化的薰陶,从而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促进学生言行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