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策略 王田田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策略

    ◎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琵琶镇琵琶九年制学校  王田田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语文课程体系中,语言文字、口语交际、综合学习、写作技能、审美鉴赏、阅读探究等各个层次的素养都是非常重要的。新课标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新的指导理念,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从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分析,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即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修养。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依托,以新型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探索语文教学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体素质;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的各个模块都是统一的整体,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要树立全面互通的思维,打通各个模块的连接点,形成完善的语文学科思维,构建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的语文知识框架。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是提升语文学科能力的重要切入点。在教学指导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多元开放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任务驱动模式,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素养。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实用主义教育》一书中阐述道:“惰性是遏制创造力的罪魁祸首。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消除学习者心中的厌倦感、畏惧感和懈怠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去除被动学习的心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集体的课堂学习中,当学生有明确的任务指引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显著提高。教师创设具有引导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方向,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探究的欲望大大提升。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窃读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就明确了学习任务:(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正确书写字词;(2)概括课文的大意,探究本文的思想主旨;(3)体会课文中精彩的句子,分享你的阅读感受。通过设置任务,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归纳整理课文中的生字词,划出课文中的重点的句子。引导学生含英咀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二、拓宽阅读范畴;增强知识应用能力

    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教师经常会发现一个显著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思维固化,不善于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学习实践中。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要综合各个模块的教学,将字词学习、阅读指导、口语交际、写作训练等各个模块融合到实践活动中,打通各个模块的连接点,沟通体系完善、层次清晰的语文教学模式。

    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尤其是要积累字词、佳句、美文,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体悟文章的美感,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行文思路,从而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非常实效的作用。每一周,教师都可以推荐一些美文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美文佳句,提升写作素养。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巴金的《海上日出》之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巴金散文集》。在一次写作中,有学生的作文中有一个很优美的句子:“星星好像嵌在天空中的宝石。”教师询问该生,才得知是因为该生阅读了巴金的《月夜》之后,看到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句子,就摘录下来。在写作中,就活学活用。这说明,在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结合学生的特点,融合各个模块的内容,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三、创设探究情境,培养语文学科思维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珍珠鸟》一课时,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具有探究性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欣赏珍珠鸟的图片,营造符合课文内容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珍珠鸟的特征。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珍珠鸟具有哪些特征?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篇课文引发你怎样的思考?”通过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囊括本课的知识重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到课堂探究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

    综上所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融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探究活动中。小学生的认知层次比较低,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创设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尤其是要让学生在探究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乐趣,产生获得感。还要激发课外阅读的自主性。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与字词学习、文学鉴赏、口语交际、写作等不同的模块有机融合,构建完善的学习共同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强化学生的参与性,让班级的学生都树立学习共同体的意识,协调一致,构建完善的阅读模式,形成全员参与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福海.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J]. 才智,2013,(18).

    [2]樊小妮。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3]陈秀梅.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指导[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1):223 —224. 

     


    点击次数:85  发布日期:2019/8/11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