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拟题技巧 曾明
初中作文拟题技巧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第一初级中学 曾明
摘要:这是一个重视包装的时代,像一本精彩的书要有一个好的封面,优质产品要有精美的包装。一篇好的作文也要靠题装。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近些年来,中考命题者总是提供材料,提出某个话题让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作文,既考查学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本文就初中作文拟题方面做了探讨,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作文;拟题;技巧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这说明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灵魂和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要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就可以把读者牢牢地“粘住”,思绪跟着你的笔端游弋,和你一同感受喜、怒、哀、乐……反过来说,一篇文章没有一个醒目的标题,正文再好,也很难抓住读者的眼球。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如此,文题亦如此,欣赏好的文题如品茗一般,愈品愈有味;低劣的文题,则如饮白开水,令人兴味索然。因此,作文的题目,一定要准确、醒目、生动、新颖、简洁,做到紧扣文章的内容,揭示文体,提示文章的中心。那么,怎样拟题才能使文章有一双闪亮的眼睛?
一、解读提示语,贵在切题
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可自由拟题,但不是平原走马,信马由缰,拟题应似放风筝,不管风筝怎样飞,手中总有一根线,这根线就是材料所提供的话题。拟题因人而异,因题而异,没有一定的规矩。读完材料,乍见话题,灵光一闪,脑中就马上生成一个贴切形象的题目,赶紧写下来,写在草稿上,就此能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奇效,不仅能为文章增色,还会为行文构思、酝酿情绪指示方向。得到个“好题”为何先写在草稿上?因为随着既拟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论证思路的进程,那个“好题”也许无法涵盖文章内容,或者又会有另一个更好的题目,这时得到的题目也许还不是最好的,但却是在写作过程中“水到渠成”而得来的,一定是最稳妥的!
如果文章都写好了,还没有标题,不要急,好好看材料,看看话题,找准提示语,看一看自己文章的内容,想一想文章的中心,品一品文章的风格,琢磨琢磨,就能找到一个契合文章的好题。
二、注入情感,贵在含蓄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题如文章“不喜平”,含蓄别致、情感真挚、深邃的题目,愈品会愈有味。如:“初三也是歌”的一个“也”字,可让人从中咀嚼出苦涩、感伤、无奈和坚韧;“追赶幸福”的“追赶”道出“幸福”不可坐享其成,必须主动追寻、创造的真谛;“人比黄花瘦”学生的憔悴形象跃然纸上;“何处是归程”把对前途的担忧表现得委婉深沉;“想说爱你不容易”表现在校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想爱不敢爱的无奈……含蓄、别致、情真、意浓,让读者“一见钟情”!
三、选好角度,忌大而空
拟题一定要选好角度。角度大,范围广,往往泛泛而论,放得开收不拢,难出佳作。角度小,更集中,既方便于迅速构思成文,又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反而容易达到“有个性,有创见”。如:“论幸福”、“谈幸福”过泛过广,显得空洞;“战胜自己就是幸福”、“幸福与奉献同在”、“健康就是幸福”、“幸福是牵挂”、“幸福是回忆”、“幸福是祝愿”、“幸福是收获”等角度小,便于选材,易于构思。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每一个侧面都能折射出特有的精彩。一个侧面,小角度,也能表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来。
四、求新创奇,忌俗平淡
新课程对写作要求有个性,讲求创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要求有个性,有特色,题目也要有个性,有特色。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文章的标题也要与时俱进,不平淡,不落俗。一个“出众” 的标题必能让你的文章“出位”“出众”,在芸芸众题中显得格外醒目抢眼。做到让文章题目抢眼,除了用好基本方法,最好用创新方法。
基本方法就是:可简明扼要的概括全文;以提示语为中心,进行扩展和补充;对写作的范围加以限制,使范围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用标题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或用联想的方法(适用于有隐喻、象征意义的话题,如“水”、“山”、“树”等)。
创新方法就是:化用诗句歌词、移用术语,临时错位;改造名言警句、俗语、成语;巧用修辞;活用新词;用“反弹琵琶法”;变换语序法;动用符号法等等。
(一)运用诗句、歌词入题,展现你宽泛的阅读,深厚的文学功底。1.引用或套用歌词:“幸福在哪里”、“都是‘代沟’惹的祸”、“你是我的姐妹”、“无所谓,谁为谁憔悴”、“光阴的故事”、“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2.诗文名句或其他:“人比黄花瘦”、“何处是归程”、“悠悠寸草心”、“莫让情云遮慧眼”、“面朝大海”、“一花一世界”等。
(二)改造名言警句、俗语、成语,显示你丰富的课外知识。如“与郎共舞”、“多情未必不丈夫”、“开卷未必有益”、“常乐者不知足”、“春雨贵如油”。
(三)巧用修辞,生动形象。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地球在呻吟”、“假如我是幸福鸟”、“谁说女子不如男”、“‘差生’是怎样炼成的”、“想说爱你不容易”、“温柔的枕头”等。
(四)活用新词,有时代感。如“谈‘粉丝’”、“第五季”、“也说‘菜鸟’”。
(五)反弹琵琶,翻出新意。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忠言未必逆耳”、“也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六)变换语序,句法灵活。“冬天,那下了小雪的”、“那双眼睛,我永远也忘不了”。
(七)运用符号,出奇制胜。符号属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如“1+1>2”(谈合作的重要性)、“▽”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比较)、“减负?减负!” “考?考!考……”等。
(八)设置悬念,夺人心声。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更能引起阅卷教师的兴趣,可以在文章的标题中设置悬念,它能一下子就抓住教师的心,让他们欲罢不能,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
(九)意象组合,增强气势。把几个意象组合在一起,会引发读者思考这几个意象间的内在联系,思考它们共同创造的意境或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
(十)另类文题,凸显个性。如《对“自信”的一次采访记录》、《“诚信”使用说明书》、《真想做一个“差生”》。
拟题求新,可用的方法远不止这些,这些仅仅是“题海”中的浪花。题目很重要,但文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因文体而异,拟出好的题目,自然使文章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