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曾利华
浅谈小学语文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小学校 曾利华
几十年来,我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认识能力低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以学生乐学为出发点,改革课堂教学,开展了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尝试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根据经验我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 提高学生的自主心里。
俗话说,教师教是外因,学生学才是内因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要从知识人才的培养转变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改变传统的教法,。使每个学生自觉、主动地活动,成为积极参与者和探索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
如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用低沉、悲痛的语气向学生讲解,配上哀乐。学生伴随着我的讲解渐入情境,课堂气氛显得庄严、肃穆。我用悲哀、缓慢的语气描绘当时的情景,再加上对一系列问题的讲解,有很多学生流泪了。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人们对亲人的爱戴、崇敬和留恋之情。运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
三、 培养学生的假设想象能力
假设想象就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想象未曾经历的情境或没有出现的结果等。这种想象比较顺应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人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假设想象的。读了《海底世界》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已描述的情景,进一步假想海底的其他景观,这又能激发学生的热爱海洋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树立从小认真学习,长大向海洋探宝的远大志向。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多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 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按儿童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契机和空间,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意识地向学生寻找问题的角度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创新学习。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如何重要。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