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经典之作 吟心灵之诗 ——以三首乡愁诗的教学例说 佘维学
赏经典之作 吟心灵之诗
——以三首乡愁诗的教学例说
◎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两河口乡小学 佘维学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伴随润泽心灵如涓涓流水的诵诗声,我迈步走进了充满诗意般的教室。看到孩子们如痴如醉,我情不自禁地吟诵道:“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是诗的魅力牵着我和孩子们的心漫步在诗歌小路上。孩子们爱诗心切,读诗心更切,虽然上课伊始,但他们已与诗融为一体了,于是,我见机而作和他们融到了学习活动中。
一、牵手激趣,走近诗人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看到他们如饥似渴的样子,我牵着他们穿越了时空走廊,回到充满诗意般的古朝唐宋,向古诗人拜师,向古诗人请教,又荡起满载诗歌的小船游到“清代第一词人”的故乡,欣赏风格独特、耐人寻味的古词。
师:具有灿烂文化的古代,孕育了千千万万的文人,当我们高诵《泊船瓜洲》,我们自然会看到王安石这位文豪的身影,当我们低吟《秋思》,怀着浓浓的乡愁,我们由然想起张籍想家的面容,当我们品读《长相思》满怀归心似箭的情愫,不得不看到了纳兰性德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爱诗,也更爱写诗的人啊!
生:我崇拜王安石,宋代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成就亦高,风格独特。
生:我喜欢张籍,唐代诗人,文豪韩愈的学生,颇受白居易推崇,著有《张司业绩》。
生:我爱读词,我熟悉纳兰性德,清代词人,他的名著《纳兰词》深深吸引了我。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交流,把古代三位诗人邀进我们的课堂,学诗犹如和诗人面对面对话,要让他们读懂诗的意境,我首先牵着孩子们的手,走近诗人,再走进诗人的心扉,因此,课堂教学教师要不失良机,让孩子们共同揣摩诗人,让诗人也来到我们的心中。
二、放胆诵读,走进诗文
正声雅音的乐曲和着有声有色的范读,把孩子们引上了用诗歌铺成的小路,他们用细碎的脚步,弹奏诗意般的音符,扫清了小路上的拦路虎生字词。他们在老师的点拨下 低声吟诵,掌握了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掌握了古诗词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他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伴着美妙的乐曲,放胆诵读起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把他们带进了草长莺飞的芳草地,看到了春天满目的新绿,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的滋生、蔓延,当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也涌起了绵绵乡愁。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是张籍把他们引到凄凉冷落境界,感受到诗人在这样的境界里铺纸执笔,急写家书,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尽千愁万绪,可见思家的欲望是多么的迫不及待。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是纳兰性德用优美的诗句将引领他们感悟到离乡将士们怀念故园的温馨、宁静与祥和。
三、师生共赏,晓知诗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他们放胆诵读,读出了诗中蕴含着浓浓的情感;读出了诗人的心灵世界。也读出了自己对诗歌的深刻领悟,为进一步探究诗意奠定了基础。
(一)领会王安石乡情
师:脍炙人口的《泊船瓜洲》,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该怎样来理解这首诗?
生:我在《泊船瓜洲》的诗题里读出了王安石停船瓜州后,望着那一江之隔的京口,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生:我从“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读出作者的家乡是“钟山”。京口和瓜洲只是一水只隔啊,回望钟山也只相隔几座山,这说明诗人虽然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师:家是归宿的港湾,诗人心系家乡,什么时候他才能回到那可爱的家乡啊?
生:诗人在“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的时候离家,又急着想回去,他想啊,想啊!“明月什么时候才照着我回到家乡?”这就是家的温馨使他产生的思念呀!。
师: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思乡情的浓烈。
(二)领悟张籍乡思
师:当我们低吟《秋思》这首诗时,诗句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感受呢?
生:我从“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领会到了在那落叶飘飘的日子里,“秋风乍起,住在洛阳城里的诗人,想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呀!”
生:当我读到“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时,好像看到了诗人“把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走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师:同学们能理解诗意真是了不起,现在我们能否更进一步去理解这首诗呢?
生:这首诗写了秋天时,诗人给家里写信,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亲的情感。
生:尤其是“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让人感觉到诗人要对亲人说的话实在太多了,信都封好了,害怕有什么话没有说,又打开信看一看。这个地方特别让人感动。
师:你们体会得真好。信短情长,小小的信封哪能承载游子所有的情感呢?通过这个细节,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急切地要与家人交流的心情。真想看看爸爸妈妈您们还好吗?
生:我仿佛看到了诗人的心情因思乡而纷乱,所以又出现了“又开封”的事……
(三)领略纳兰性德乡绪
师:我们对前两首诗进行了交流,现在我们一起又来交流《长相思》这首词吧,
生:我从“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领略到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进发,夜里,将士们住宿的千余座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生:我也从这句词里体会到作者在这样一个夜晚会想到家乡,想到家中的亲人,想到家的温暖。
生:我从“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理解到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想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没有寒风溯雪之声。
师:作者为什么会想到“故园”?他会想到故园的什么?
生:作者在风雪交加的寒冷的冬夜里,一人在外远征,很自然就会想到自己的家乡,想到家中亲人,想到家中温暖舒适,想到家人一起的快乐。
师:在诗词第二句中,哪个词最能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
生:“故园无此声”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作者的思乡之绪酣畅自溢。
师:这三首诗词所表达的主题都是一样的,都抒发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三首诗词的表达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它们都是优美的思乡之作啊!
四、文外延伸,心灵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人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能否激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而心灵体验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的导火索。千读万悟还需提笔一写,
师:同学们,作者远离家乡,自然情深意浓地思乡,今天我们设身于家乡,在家乡的学校读书,是否对家乡也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呢?
生:诗中作者思念家乡写下了优美的诗歌,我也要像作者那样写出心中的诗,表达我对家乡的赞美。
生:我也想仿照古诗的写法,把心中的诗写出来,献给家乡。
孩子们的心里话激起了我心中的千层浪,我何不将计就计,随波助澜,再牵着他们的手又漫步在我们身边的诗歌小路上,欣赏书写家乡的诗文。于是便将一位名师的佳作展示出来:
轻轻的音乐响起来了,“她像一位美丽的仙女,带着我们沿着用诗铺成的小路,走呀,走呀!从山清水秀的何家村一路观光美景,一路采摘花草,一路目睹丰富物产,一路访谈人情风俗,一路谈笑风生,不知不觉,不知不觉,漫游了十个优美的村庄,身临其境两河口乡的尽头——杨家。”
优美的乐曲响起,老师撰写的作品一一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被音乐陶醉,他们被诗情感染,不自觉地吟诵渐渐点燃他们沉睡的心。
五、爱我家乡,握笔吟诗
师:欣赏了老师赞美家乡的诗,你一定也有心中的诗,何不赶快握起手中之笔把我心中之诗吟诵出来呢?
话音刚落,孩子们动起来了,有的在沉思,有的在翻阅,有的在书写,还有的……行行赞美家乡的诗句跃然纸上。
雨•乡
细雨浸透了双眼
泪眼迷蒙
村边那只孤犬还在默默的守望
雨染红了秋叶
风将一切变的枯黄
独我一人
坚强泥落成碎
犹如被伤透的秋天
竹枝在朦胧曼舞
犹如烛光在风中摇曳
雨按照它的节奏
打湿了这里的一切
田里的土变的松软
秋的背影也渐行渐远
只留我一人
孤行在落幕后的清秋
映照着雨中的家乡
——王淇
群山覆盖万年松, 黄金之秋我爱你,
玉石蕴藏在山中。 五谷丰收心中喜。
身临其境才知奇。 玉米大豆说丰年,
漫步赏景游仙宫。 富裕生活甜如蜜。
——蔡晓慧 ——蔡瑞霖
……
同学们的心灵写诗交上来了,我如饥似渴,逐一推敲,并作修改,孩子们热爱家乡,赞美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在诗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读起来挺有意思的,这里与同仁们分享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