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 让孩子享受作业的乐趣 黄玉春
精心设计 让孩子享受作业的乐趣
◎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官鹅藏族小学 黄玉春
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要关注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享受作业的乐趣,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了,但是这股改革的春风并没有在我们的作业领域中泛起多少涟漪。形式单一的作业已变成了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负担,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抑。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关注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趣味性作业——体验快乐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充分发掘,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会让他们把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生动活泼、主动的。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在结束前我设计了一项活动性作业: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向大家挥挥手走出教室:① 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 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 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 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 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 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结束了本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二、针对性作业——突破难点
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开放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出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互质数”的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组作业让学生判断。
① 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因数。( )
② 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
③ 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
④ 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
⑤ 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 )
⑥ 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 )
通过这种针对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互质数”的含义,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层次性作业——尊重差异
作业要分层设计,让学生自主挑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比较高。如可以这样设计:A为基本题,主要用来巩固新知;B为基础题,以当天学习的知识为主,适当与前后知识有一定的联系;C为发展题,主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由选择。
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可以设计如下的作业:
基本题: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4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基础题:一个正方体的纸盒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发展题: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作业有了层次,学生就有了选择,有了知识的过渡,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这样,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练习重点,能有效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为了防止有些学生偷懒,自己会做的题目也不肯动脑筋。教师可以对于学生选择情况做一定统计,给予不同题型的学生不同的鼓励,让他们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对于后进生选择了发展题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鼓励,让后进生进步更快。
四、开放性作业——发展思维
现实生活往往存在着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设计作业时,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例如,活动课《旅游中的数学》结束后,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55位同学和3位老师去兴隆山旅游买门票,大人票每人30元,儿童票每人15元,团体票每人15.5元(40人及40人以上为团体票)如果你是领队,准备怎样买门票?”这道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思维方式作出不同的解答,并让学生自己优化,看怎样买票最省钱,从而深化作业题蕴涵。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作业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资源充分开发了出来。
五、自创性作业——自主建构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当一回“导演”,自己参与作业的设计。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
如学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我让学生自己创造组合图形来计算面积,并作为当天的家庭作业。可自己做,也可和别人交换做。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开始动笔画起来,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图形就出来了。 当然,有些学生出的题目因为条件不足而不能计算。我就引导他们:“你认为该增加什么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大家围绕着问题一步步地展开,各种各样的方法应运而生,对方法的正确与否他们又展开了争论……此时,教师成了“多余人”。此时,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题海”大战后的疲倦、厌烦,而是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
当然,数学作业的设计除以上这些,还有很多的类型,而且这些类型的作业也并不是截然分开。让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让作业内容丰富起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