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点燃学生科学探究欲望的策略 张照娟
浅谈点燃学生科学探究欲望的策略
◎ 江苏省连云港市南巷小学 张照娟
在中国画里有一种白描手法叫留白,意思为“断在这里即为美”, 留白是艺术的技巧,同时也是生命的艺术。
爱因斯坦说过:观察和理解的乐趣是自然界赐予的最美好的礼物。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新鲜的、美丽的,充满了惊喜与奇特。科学的做法可以使教育进入美好的境界,让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伴随他们生命的始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科学探究的兴趣呢?我个人认为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爱上科学,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此外更多的是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科学活动的机会,而教学留白是“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科学活动的机会”不可缺少的条件:比如教材中的“留白” 给我们师生创设了无限遐想和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课堂中的“留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有提出自己见解的机会;反思中的“留白”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积极发展,形成课虽止探究活动仍未停的科学素养。
一、巧用教材中的留白,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文学创作中讲究留白,而在科学课新教材中也非常的讲究留白,可以说,留白是科学课新教材中的精灵,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行动、思索探究、反思提升、发挥想象的空间;它是编者专为学生表白内心感受,抒发情感、进行创意、放飞自我而营造的空间。
“留白”是指经过精心创意嵌入教材中的空白版面和空白图形。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新教材的呈现形式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只有“片言只语”和一组组图片,且在图例之后都会出现“?”“……”等符号或要求学生直接动手做一做、写一写、画一画的内容。就是这小小的省略号、问号和留白给师生创设了无限遐想和创造的空间,留白给了我们一方空间、一份权利,我们可以去体验、去创造!
1、体会教材留白的意图。
教材留白,是新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蕴涵着多重意义。留白使教材的功能得到了拓展,有利于对话、有利于开放、有利于实践、有利于探索……教材中留白的种类也很多。
教材中的每一处留白都体现了《科学》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有效的运用留白,学会把自己融入留白中,设身处地的去亲身感受,力求在个性化的体验中领悟到蕴涵其中的科学价值。
2、填补教材中的留白。
按照新课程理念编制的教材,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使用者自己去完成的教材。教材中大量留白的设置,使教材对使用者来说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结构,它虽然有明确的导向,但没有唯一的答案,它使师生在互动中去探寻各种可能,它使师生有了更大的创新空间。依据教材中的留白,教师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创造自行建构教材,留白使得教师、学生、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共同成长。
总之,留白有利于实践探索和对话互动,师生在寻找、解读和填补留白的过程中相互敞开心扉,相互启发激励,相互发现拓展,活化和深化了教材。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材的再创作,建构着教材,因此“补白”也就显得犹为重要。
二、巧用课堂中的留白,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课程体验,追寻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留白”,能让师生都有自己思索、开创的领地,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奏出心灵共鸣的乐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妨有意“留白”,可谓是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奇妙手法。那么,如何在科学探究中有意“留白”,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其中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1、学生质疑时留白。
科学家克莱因提倡: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他获得的就不仅仅是一个问题的解决、一种方法的掌握,而是一个人从整体意义上对科学活动的领悟。从本质上说,这种“领悟”离不开积极意义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而在学生质疑时“留白”,正是能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一个挑战性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的开始。
2、引导观察时留白。
《科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倡导探究学习,《科学》强调从观察入手,探究需要做观察,需要提问题,需要预设和解释,这是一个发现空白,填补空白,探究未知,发现未知,发现真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安排一些“空白”,让他们从读图中、从观察实验中理解,让他们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在自主研究学习中提高能力,发展思维,不过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本领。
3、问题探究时留白。
常有这样的经验,人悟到某些道理,有时候是一瞬间的事,就像灵感突现,我们称之为顿悟。顿悟是需要积累的,它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结果。当学生真正悟到些什么,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那么,作为科学课的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的顿悟准备些什么呢?我想,科学课的教学重“动手”即“做科学”,只有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了,才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理解科学的含义,才能真正做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因此,科学课教师要关注“探究”中的留白,操作探究、去思考想象教师未曾实说或未曾明说的部分,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给他们提供学习的资源和器材,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真刀真枪地搞科学”。
4、认知冲突时留白。
当一个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目前面临的情境发生冲突时,人们往往会产生许多空白,从而引起人们的惊奇,引起他们的注意,关心和探索,因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填补这些空白的强烈欲望,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和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因素,适当留点空白。
三、巧用反思中的留白,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非常重要。反思中的留白是学生对获得的知识进行回味、体会,使知识升华,从而达到个性化和生命化,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化。因而在一堂教学课结束之际,教师要适当地预留一些必要的“空白”给学生回味的余地,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从而大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吊起了学生的味口,让学生在课后欲罢不能,产生“言犹尽而意不穷”的效果,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了。另外,可以引导学生写“反思日记”,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反思的品质,通过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或成功进行反思,进而达到修正或强化的目的。而学生的这种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调整、主动应对的过程,正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学生自我教育的境界。
留白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巧妙运用留白技巧,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爱上科学,逐步养成一定的科学素养。精巧的留白是科学课堂之旅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她有助于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去演绎,值得我们去细细研究与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