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优势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朱秀华
挖掘教材优势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中心小学 朱秀华
新大纲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苏教版小语教材非常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在内容的编排上,以“新大纲”为依据,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安排了多种类型的口语交际训练,形成了联系实际、遁序渐进、一以贯之、自成体系的特色。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语文教材的优势,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利用文中插图,描述图意,做到言之有理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这些插图浓缩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和思维训练隐含其中。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一课中,我将图片挂好,让学生说出图意,周围的环境如何?他们在干什么?爸爸对汤姆会说些什么?汤姆的态度如何?从中可以看到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对照课文,看课文中是如何描述的,再进行口语训练。
二、利用练习要求,复述课文,做到言之有序
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语,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词汇、训练语法,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当然,复述课文要在学生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让他们把所读课文的内容加以整理,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地复述出来。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复述的要求,利用图画、板书等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回忆内容,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如《三顾茅庐》一文中,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的经过部分,先讲出门前三人的争论,再讲见面前三人在屋外等候,最后讲见面后刘备茅塞顿开。利用板书让学生复述,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熟悉了语句的结构,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利用文中句式,观察运用,做到言之有物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范文。作者在写作方法上都有其独到之处,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教材要求,利用文中的句式通过仔细的观察,说一段完整的话。如《三顾茅庐》一课中第三自然段的一、二句写了隆中的秀丽宜人的景色。学完后,让学生观察一处景色,用“来到……只见……”说一段话。学生再观察小区的广场后说:“我来到小区广场,只见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路边每隔十米就有一张供人们休息的小石凳,小石凳的后面盛开着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花儿,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还有学生说了校园一角的美丽景色等,大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四、利用文中典故,拓展训练,做到言之有趣
在苏教版教材中,有系统的成语背诵,这些成语中有不少还是典故呢,如“如鱼得水”、“三顾茅庐”、“鹬蚌相争”等。学生通过积累,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书,并举办故事会,辩论会等形式多样、别开生面的队会,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把课外书中积累的知识展示出来,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施展、敢于发挥才能的机会。这样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利用故事情节,续编故事,做到言之有情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了,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充分的想象。如《狼和小羊》一文,结尾写道:“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向小羊扑去。”结果小羊怎样呢?这就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说:“小羊被狼吃了,羊妈妈哭得很伤心。”有的说:“正在危急的时候,猎人看见了,举起猎枪,把狼给打死了。”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合情合理,每个学生均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六、利用训练内容,角色表演,做到言之有创
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专门安排了口语交际的表演系列训练。如《公仪休拒礼》、《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标点符号的争吵》……这种角色表演的训练很受学生欢迎。在学习中,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剧组,进行表演比赛,调动学生表演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再创作的欲望,做头饰啦、化装啦等,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表演的音量、表情、姿态、动作等非语言的表达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渗透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利用教材优势,运用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可以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