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数学课堂应注重“过程”教学 邢玉玲

    数学课堂应注重“过程”教学

    ◎   山东省莱州市莱州中学   邢玉玲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暴露出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又展示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形成独特的个性与创新思维。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去发现问题,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点初浅的认识。

    一、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

       “课标”在“平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对此,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轻过程,重结论而依靠重复操作的“经验性”教法,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减轻学生大量的重复操练产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关键在于讲清算理,帮助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算,和构成法则的三个层次中的每一句话的实际含义。并让学生切实在头脑中建立起各个层次间的必然联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根据法则作为计算的依据,指导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同时能把其扩展、迁移到三位数乘法的学习中去。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真正把学生当作数学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注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参与动机,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始自终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作出评价调控。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有畏难情绪不积极参加学习的学生,教师应给于真诚的鼓励、热情的帮助、细心辅导,促其“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参与活动的时间尽量多些,参与活动的小路尽量搞些,教师应多考虑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有“静态”变为“动态”的画面,有利于反映事物变化的过程,易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的为学生提供参与说、议、做、练等多种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营造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交给学生参与的方法,提高参与质量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三、重视释疑解难过程的调控

       “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设疑、释疑、辩错。

         设疑,就是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学生若能发现问题,表明他们已在积极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疑,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恰当的设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满足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要忙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采用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积极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习惯。

        释疑,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疑难问题。教学中要冲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敢于发表与师生不同的意见。积极去找问题的病因,找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富有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

        辩错,即学生对教师的有意“示错”进行分析、判断,提高防错能力。教学中,教师有时可恰到好处,有意地把学生易错的做法显示给学生,以引起他们的注意,然后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错因,加以纠错,达到及时、有效预防,并避免学生出现类似的错误。这样可以防患于未然,并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四、讲究教与学过程的统一

        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学生课堂心理紧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法不科学,学法不得当造成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把教与学过程很好的统一起来。

    首先,要着眼于有道,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要着重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就是说,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自机会学习,包括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科学得体,就可以促进学生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学生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自学分析、解决新知识和新问题。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点击次数:82  发布日期:2019/3/3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