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浅谈 王慧
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浅谈
◎ 河南省夏邑县教研室 王慧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的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是培养现代化公民应具有的 心理素质、法律责任、人文与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的课程改变,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自己。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识,主动接受教育内容,主动吸收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他们才能认识,并促进自己的发展。
实践证明:要掌握知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结果,不是被动接受的。任何缺乏主体性的知识都是没有生成性的,更谈不上创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探索者,主动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并消化这些知识,才能使其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获得发展。所以,教得好的表现必须落实到学得好上,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思想品德课担负着传承和培育文化传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主要任务,因此从本课程的特点看,它是“学”的课程,而非“教”的课程。这应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所应注意的。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潜能,我们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他们通过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
作为思想品德课,要使我们的教落实在学生的学上,就应让学生更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具体来说,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民主、和谐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和谐氛围,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人际关系,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师生 关系应是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是教育爱与教育责任感的有机统一、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学生尊重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师对学生和社会未来发展负责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和信赖,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被肯定和认可,从而焕发出积极进取的精神活力,就是说,要把教育变成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主的发展,从而对学生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民主参与能力的培养。
二、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1、参与预习:在预习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问题深入了解与解答的欲望,为了保证学生能参与预习,教师要给学生预习提纲,并要求学生提出自己搞不清的疑难问题和学生感兴趣又与教材有关的热点问题。
2、与参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是思想品德课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心理学生的角度看,初中生处于少年时期,好胜心强,对任何事情都想探个明白。通过课堂讨论,有利于他们对观点、原理的理解,如在学习“依法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滥砍乱伐森林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一些造纸厂 、化工厂把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向河流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我们本地在耕地上建窖厂烧砖会给将来留下什么影响?怎样从我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通过讨论,学生就会更加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环保意识,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三、注意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不同的纠纷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不进行“分数排队”,淡化学生间的比较。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要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现代化国家的人才需要是多方面的,人的素质、能力是多方面的,人的个性特征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是多方面的,而不应该是单一的。
四、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行为,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学习、吸收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不固执己见,对困难和挫折有坚强的毅力,努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我们老师要做到:
1、让学生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与自己的努力息息相关,要创设情景,提供条件,使学生感到自己积极参与的价值;
2、让学生体验到发展在于克服困难,对学生自己来说,必须完成作业,必须养成认真思考、书定规范的习惯;
3、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4、对学生在活动中创造的正确结论,要给予真诚的鼓励;
5、做到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教师决不暗示或替代。只有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的解决时,教师的讲授才有必要性。
五、创设自我表现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没有绝对标准,有进步就是成功。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能够就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班级教学、分组学习等使其接受、练习的学习方式和体验研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为每个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交往形式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协作与分享,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六、倡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事实证明,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学仅局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大参与社会实践力度。如组织学生作社会调查、访问等均是较好的社会活动形式。如讲“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让学生回村里调查,以切身体会深化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作用、意义的认识,并以近年来农村的巨大变化,使大家坚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达到理论与时实践的有机统一。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让我们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天空,让他自己向前走;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