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 扶中 帮困 叶爱珍
培优 扶中 帮困
——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个别教育工作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新南小学 叶爱珍
摘要: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地加强个别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较大的进步,这将大大提高班级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 个别教育 优秀生 中等生 学困生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做好个别教育,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促进班级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个班集体是由若干个学生个体组成,而集体的每一个人又是各不相同,各有优缺点的,只有通过对学生实施个别教育,全面教育才能得以实现。个别教育是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解决学生的存在问题为目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个别接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班主任应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既包括精心做好优秀生的培养工作,也包括细心做好扶持中等生的教育工作和耐心做好帮助学困生转化的工作。
一、培优——精心做好优秀生的培养工作
优秀生一般是指那些品学兼优,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班主任对这类学生,既要对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予以充分肯定,选择他们发展得比较优秀突出的一方面,在班中树立优秀生典型,又要严格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激励以促进其更快地进步、全面地发展。例如,我班的何晓婷同学,聪明,学习成绩突出,曾多次在全校、镇里“读写算” 竞赛中获得好名次,但她在劳动上却不太认真、积极。一次劳动后,我对她说:“你学习很棒,要是劳动一样棒那就更好了。”每次劳动后我都找她谈心,耐心地对她进行教育,使她懂得劳动也是学习的一部分,长大后仅有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是不够伪,还必须掌握一些基础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为了使她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劳动,我推荐她做班里的劳动委员。从此,她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每次劳动都抢着干,平时不仅更加刻苦学习,还帮忘记扫地的值日生扫地、倒垃圾,成为了全班同学公认的好学生。
二、扶中——细心做好中等生的扶持工作
中等生既不是老师眼中的“红”人,也不是同学们嗤之以鼻的对象。他们往往介于优秀生和学困生之间,所以许多班主任往往忽略了对中等生的教育。其实(一)中等生大都是优点、缺点不明显,但他们身上都潜藏着许多积极因素,这就是要求班主任主动地去了解,细心地去观察这部分学生,找出他们身上潜藏的积极因素,创造良好的契机,让他们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推动他们不断发展,甚至转化为优秀生。(二)中等生占整个班集体的绝大多数,调动了中等生的积极性,也必然推动着整个班集体向前发展。可见,做好中等生的扶持工作对学生的个人、集体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例如,我班的曾俞达同学是个在学习、纪律、生活上从不让我操心的“中等生”。一次学校举办庆六一绘画比赛,他从参赛的几百名学生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我愕然之后,不禁深深思考:一个平时毫不起眼,学习成绩一般的中等生,却具有如此高的绘画天赋,做为他的班主任,我为什么没有发现,他这份独特的才气呢?发现之后又该怎样去呵护好这根幼苗呢?之后,我向他讲齐白石、贝多芬、达尔文、老舍、陈景润等各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名人的故事,他听得津津有味,一副崇敬万分的样子。我因势利导: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就必须先拥有广博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展现你的灵气与天赋,你才会成功。他听后受到莫大鼓舞,每次班里出墙报,学校班级的文化长廊,他都积极参与,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图画博得了同学们的啧啧赞叹。上学期期末水平检测,他由中等生一跃而成为优等生。
三、帮困——耐心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学困生一般指品行或学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对这类学生,班主任一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依靠优点克服缺点。任何学生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学困生也一样。对学困生,班主任应用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学生,不要把学困生一棒子打死,从思想上认为他们足“朽木不可雕”。哪怕是微小的优点,也要把它放大来看。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困生尽管行为不端正,思想感情有不健康的东西,但他们还是通情达理的。在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我经常亲近他们,处处以身作则,并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即使犯了错识,也不是“捧杀”或“骂杀”,而是谆谆教导他们从自身的立场去想这样做的后果和影响,让他们将心比己,从而让他们意识到这样做的错误。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从“虽令不从”转向“不令却从”。三要帮助其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学困生落后的原因都源于他们的意志力不够坚强,做事常常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就要及时发现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及时肯定、表场、鼓励,推动其由小的成功走向大的成功。四要抓反复、反复抓。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不断反复、逐渐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困生,应做到耐心教育、持之以恒。例如我刚接手本班时,从老师和同学口中了解到陈辉辉是本班的“四大金刚”之一,他总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供认不讳,信誓旦旦说以后决不再犯,可刚一离开办公室,躲开我的视线,他又依然我行我素。怎么办呢?一天,我忽然想出一个法子,上课从不迟到的我故意一连几节课都迟到。第三节,一个学生按捺不住好奇把手高高举起,问我:“老师,为什么你这几节课都迟到了?”我回答道:“老师是故意的!”全班同学哗然,我接着说:“你们对老师一而再再而三迟到有什么想法?可以自由发言。”有学生说觉得我不守时了,有学生说觉得我太不负责任了,有学生说以为我不喜欢他们了,心里很难受……学生们各抒已见,滔滔不绝。待他们说完,我因势利导:老师也像你们,对重犯错误的人也是不满意、不喜欢,心里挺难受的,要是我们班的一些同学不再犯错误,那老师多高兴啊!全班同学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陈辉辉,他不好意思地把头低下,埋在书本中。或许是我的话触动了他,第二天一大清早,他居然主动帮一位矮小的女同学打扫教室,我及时在班上表扬了他,并说看到他的进步我很高兴。以后的日子里,陈辉辉像换了个人,其转变获得了全班同学的好评,上学期还被同学们推选为我班的劳动委员呢。
多年班主任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心中装满全体学生,认真细致做好学生个别教育工作,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才能让班集体永葆积极向前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吉松,当好班主任的点滴启示[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6年第2期
[2]闰立凤,爱是班主任教育的基础[J],《课外阅读:中下》,2012年4期
[3] 施卫莲,尊重赏识——让中职班主任教育更有魅力[J],《金田》,201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