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文言文教学事半功倍 杨婷
3
如何让文言文教学事半功倍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城关中学 杨 婷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一个令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长期以来,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在语文的其他文体如火如荼地进行课程改革时,文言文的课程改革却门庭冷落。学生中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文言文宛如洪水猛兽般让学生退避三舍,简直是谈"文"色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也可以说是"事倍功半","高耗低能",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这就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拦路虎",值得大家的深思。就此问题,我谈谈个人在文言教学中的一点看法。
一 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乐之"才能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 ,才能以学为乐,乐此不疲。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一层不变,天天吃燕窝鱼翅还会有腻的一天,更不要说在教学上根本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文言文教学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课堂像磁石一般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论语〉选读》的积极性,在《论语》教学的第一堂课上,笔者引入了如下内容:孔子被历代读书人尊奉为“圣人”,更被封建统治者封为“至圣先师”,也被百姓万分崇拜。提起孔子,人们的印象是文质彬彬、身体虚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其实孔子不但是博学多才的大学问家,也是身材高大、武艺高强的威猛之士。《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身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折算起来孔子身高约为1.91米,可见他的身材是很高大的。孔子无所不能,《淮南子》上说,孔子的勇猛超过著名的勇士孟贪,跑步的速度能追上野兔,这些描述不免夸张,但也可以反映孔子是一位体格健壮、勇猛力大的人。通过介绍孔子与众不同的身世及生平,便激发了学生想要了解孔子的学习热情。
二 注重文言诵读,培养语感
朱熹谈读书时有段话:“凡读书须要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但文言文朗读存在困难,它字少意深,音单义广,一字多音,一字多义,所以文言文语感需要长期练习,急于求成的功利性作法犹如饮鸩止渴。我认为,读是开启文言语感大门的钥匙,离开了读,学习文言文就等于在空中建楼阁;读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动机,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文言学习的效率。
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开启学生的心扉,将其率先带入特定的境界,师生共同营造一种情感上的“和谐共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境,为诵读作好情感上的准备。同时,.教师在布置诵读前对课文的讲析尽量讲究语言的抑扬顿挫,语调的变化; 对诵读的要求也不宜太苛刻,使学生在诵读前没有什么思想包袱,诵读的整个过程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此外,诵读时也可选择一些意境接近的乐曲来播放,在音乐的配合下诵读,可大大地扩展想象的范围,提高悟性,触发灵感,净化情绪,塑造良好的情境。还能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增强诵读效果。同时通过学生涵泳诵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意境美,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本文学习兴趣。在美感作用下,学生怎会没有学习课文兴趣呢?教师诵读课文后,就是对学生不作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去读注解、读课文,弄清字句等。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品味语言,熏陶情感
文言文之所以不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文言文年代久远,语言不通,就像我们学外语一样,只知道那是一个个拉丁字母,除此之外一无所知。文言文对学生来说,也只是一个个熟悉的汉字而已,把它们联系起来是什么意思,其中又蕴含了什么感情,根本一窍不通。学习文言文的最大成就就是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和文言用法。这就告诉我们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必须引导学生品味文言文的语言,让他们得到情感上的熏陶。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内涵丰富,典雅简洁,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味深厚醇美。意境的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作为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以李白诗为例,《峨眉山月歌》可以体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的意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以体验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以月念友的意境,《春夜洛城闻笛》可以体验夜深人静、闻笛思乡的意境。只有用心感受作者的心,品读优美的语言文字,才能看到蕴含在诗中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只有受到作者情感经历的熏陶和感染,才能增长人生智慧,提升审美感悟。
让我们的学生爱上文言文,这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一方面通过读古人之文来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启迪智慧,一方面通过读圣贤之书来丰富心灵和品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到文言文知识的同时,各方面能力也得到提高,这样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就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