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杨和芬
4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双龙小学 杨和芬
小学数学生活化主要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序的组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的指导,将数学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并且探究其中的关联,同时将生活的相关元素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进而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虽然很多教师已经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但是对生活化教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目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教师教学的核心,却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后,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得如何运用,导致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出现。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符合当前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希望。
(二)教学生活化形式选取单一。
一些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生活化的应用,选取的形式比较单一,不但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反感。其实,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种形式可以选择,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的自身特点,选取更为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带学生进行一些小游戏、观看小视频、组织一些小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方式的锻炼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以及动脑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实现当前素质教育的目的。但是,目前的一些教师为了方便,在教学形式的选取过程中,只选用应用起来比较简单的形式,比如只是应用几张简单的图片进行举例,或者进行口头叙述式举例,几乎不应用其他教学方式,也就使得教学生活化的目标难以实现,教学效率也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也有部分教师在情景设置的过程中,选取情景不合理,只关注到了情景的选择,却忽视了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偏离了教学主题,使得教学课堂反而变得枯燥。
(三)生活素材选取范围狭窄。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生活化理解不够深刻,只注意到了数学源自生活,却忽视了数学是对生活的不断概括与升级,所以在教学实例的选取过程中就会受到限制,不能够更加全面的对数学的概念进行解释,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会有偏差。例如:小学五年级数学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在选取实例时并不能真正反应出轴对称图形的特性,在生活中选取的都是像风筝、门这样的对称图形,使得学生理解会出现偏差,误以为所有的轴对称图形都是左右对称,而没有其他对称,致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不够准确。也会有教师在对倒数进行教学时,开始导入时只是引导学生对数字的倒写,只是对“倒”字加以应用,却忽略了倒数的真正含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是其对逻辑与推理的要求,重视理性思维,而小学生所处的心理和智力发育阶段其思维特征以直观理解为主,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探究中,可以通过增强数学知识的生活特性及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来有效调和这一矛盾,同时形式新颖的数学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引导学生领会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上给学生带来一种成就感,这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学习兴趣创造了一种心理环境。
(二)培养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理解和应用知识为目标,不仅要求教学工作要以生活为基础和素材来源,更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巧妙地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难题”,即来自生活并回归生活。教师通过这个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发地认识到知识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生活规律,培养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和处理生活问题的实践精神。
(三)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小学数学教师只注重灌输理论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使得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思维能力不强,数学应用能力较低,而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实例,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创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环境对于人的性格、道德及行为的影响是极大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所谓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是指学生和教师生活于其中,并受到其影响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整合,可以是物质环境,也可以是精神环境。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化的东西带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气息,达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二)教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以教学为主,这样的课堂氛围较为枯燥,无法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尽可能地优化教材,要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这个章节的时候,可以联系购物的实际情节,教师可以提出在商场里打八折,你会联想到什么,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和计算,这样的课堂氛围非常的生动、形象,学生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合理选取生活化教学素材。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选取恰当的、适合学生的教学素材,不是所有的教学素材都可以作为教学的手段,教师要不断对教学课程进行钻研,充分理解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再通过交流研讨选择最为合理的教学素材,通过这种形式,筛选出最为准确的素材。例如,教师在对“两步计算法”的教学过程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选取的素材都是对买东西过程的应用,这样的素材应用的多了也就失去了新意,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通过对教室的观察,在送水师傅每天送饮用水的过程中,计算每天送水量以及价格,进而实现知识的教学。此外,教师不单单要学会选取教学素材,还要懂得如何处理数学素材,使其更加适合小学生的课堂教学。
(四)把生活融入教学
教学不能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应该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要学会把生活融入教学中去,根据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来教会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教学,比如教师提问:“家里要进行装修了,爸爸准备换新的地板砖,而市场上有三种不同规格的地板砖,分别是一号砖,长宽都是0.3米,每块6元;二号砖,长宽都是0.6米,每块12元;三号砖,长和宽都是0.8米,每块30元。家里的客厅面积为长为6米,宽为5米,问应该选择哪种规格的地板砖才能最省钱?”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计算来得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把生活问题融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掌握学习内容,而不是变成一个只会考试的高分低能人。
总之,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