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蓝飞:科学高效学习方式的行为与研究

    科学高效学习方式的行为与研究
    ◎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安怀镇初级中学 蓝飞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老师梦寐以求的。因为高效课堂意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和锻炼,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对此进行过思考。
    我们应知道,高效课堂中的“高效”是相对的。其本身是一个追求的过程,没有尽头。如何去做才能高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才能不断向高效课堂靠拢。
    一、教师为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军事上曾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上也应该不上无准备之课。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高效,必须对本堂课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组织活动的方式等有细致的考虑; 语文这门学科较其他学科相比而言,最大特点是教学活动好似大海。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河源源不断流淌着的活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是照本宣科,学生打好“双基”就算完工了。但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引下,我们昔日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来一次颠覆性改革。我们再也不能把学生只当作“知识的容器”,而要先带领学生走进教材,然后要引导学生带着教材走向火热的生活。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会语文基础性知识,而且更要会学“有字的语文”和“无字的语文”。基于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深感语文太深奥,祖国语言文字太深奥,语文教学太深奥。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预见。这样,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效率自然高。
    二、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   
    不同的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是否能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学习效率也就高了。至于具体的教学方式的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最适合,需要教师在日常上课时不断摸索。  在新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去快乐地阅读,大胆地思考,勇敢地问答……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我们语文教师就必须不由自主又不得不生成出一种博大的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感。我们只有博爱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呵护每一颗心灵的思维火花。我们有了博爱精神,语文教学就会充满生机与希望。另外,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累了或不感兴趣,思维不活跃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高效。
    三、建立师生间的默契   
    要想高效率地上好课,没有学生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这里讲求的是师生间的默契和互动。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能从你的微笑看到一种关注,一种温暖,一种支持,用欣赏、夸奖、鼓励的方法来体现你的关注。在课堂上,把学生作为主体是达成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如果摆不正这个位置,一切都是空的。经常在听课时看到教师在激情四射地讲学生在下面麻木地应和,这样的课仅仅是教师的表演而已,学生也就成为了表演的道具,这样的课堂是不会有什么效率而言的,最多是教师表演的好坏,而学生呢?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一河源源不断的活水,毫无保留地滋润着每一位孩子的心田,更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去找水,找知识不断涌现的泉水。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演不好自己的角色,课堂肯定不会有效果,更别说高效了。我们在试学、导学以及查学为“三步走”的课堂学教程序中都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展示时间,真正做到让每一堂课都有展示时间,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新课堂中都获得展示机会。学生在展示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获得自信,获得快乐,获得生命成长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四、高效要适度   
    大多数作家热爱语文,但是他们强烈反对语文教学,我思考后认为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语文教学太僵化,太保守,太落后,太狭窄。因此,我认定语文教学必须走大语文教学之路,如此,语文教学才能走向成功,也才有希望。中国人自己学不好语文,确实是一场悲哀。其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语文教材只是一个范本,旨在于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进而广学天下语文。在传统教学桎梏下,我们只是紧紧围绕课本,步步依据教参,环环套用教案,生怕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更甚至压制学生胡思乱想,瞎说多问,现在想来这就是陈腐的语文教学。在强势推进课改的喜人环境里,我们深深地呼吸到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开放的、充满生命力的。我让学生试学文本之后,让他们不拘一格地发问,根据学生的问,我再确定重难点和有价值的知识点,进行引导学生创新、挖掘及开发教材。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教师与学生要成为教材和课程的创新者、开发者以及构建者。因此,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到在学生试学文本后定标,然后引导学生达标,最后适度甚至最优化超标。课堂高效是个动态的过程,它没有什么数据可以判定是否高效,仅仅是依据学生在这堂课上的收获、表现和发展来判断。有可能这节高效,下一节又不一定了。因此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学生的精神状态选择合适的方式。高效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讲授、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是,这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并非内容越多越好,而且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到底是谁的?这个答案能否正确回答,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思维是否转变到推进课改的轨道上。学生是课堂的鲜活生命体,在传统课堂中,我们巍然屹立于高高的讲台,学生成了听客,最多让学生配合教师表演一二。在如此束缚中,学生当然扫兴,教学效果难以真正好起来,就是好起来,我们也只是培养出更多的高知低能型人才。难怪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论考试是稳坐钓鱼台,胜券在握,但论动手实践与创新创造的能力,就一败涂地了。有一项很有价值的调查表明,在有建树的美国人才中大多出生于生活氛围是民主宽松型的家庭。家庭如此,学校如此,班级亦如此。我们在旧课堂中要求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最担心学生在课堂上多问。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是旧课堂最大的特点。推进课改,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国内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千古困惑的一剂良方,更是回答国际巨星钱学森大师生前询问温总理“中国本土为何培养不出大师级人才”的一个最优答案。通过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在新课堂中,学生欢呼雀跃,自主合作快乐学习,课堂氛围民主开放,学生在既要活泼又要严肃的新课堂中成了主人。 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向学生讲解传授一些必要的方法、培养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堂的教学很有帮助。我认为,语文教学在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前提条件下,给予他们大胆思考和勇敢问答的时间和耐心。学生已经学会的,我们就让他们自信地展示,使学生体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课堂我参与,我的参与我快乐,我的快乐我成长,我的成长爱语文”的深刻道理。如课前学生会自觉地充分地预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节约很多时间,效率也就提高了。
    学习高效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而且会因老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异。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变通能力。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研究,自己的课堂会越来越高效。

    点击次数:160  发布日期:2013/9/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