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赵鑫: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 河北省三河市第六中学 赵鑫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面对中小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把现代信息技术引人学科教学,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等,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和方向。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逐步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与此同时,使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学习成果有效迁移到学生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成为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国际有关状况的分析
    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方面作出了很好的研究与探索,并且具有较为成熟的实证和实践,在应用的理念,方法与模式上,可为我们提供许多借鉴。
    以美国为例,近年来,美国中小学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主要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并在这样的理念基础上进行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中小学生学习的工具、研究的工具;学生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人;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的教学应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索精神、研究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在这样的理念规范下,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形成了如下的一些方法与模式: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项目研究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等。采用这些方法的教学与学习实例集中体现了这样的基本模式:围绕研究项目或学习主题,学生从广泛的信息资源特别是网上资源独立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按照任务需求或学习要求,利用信息工具特别是利用计算机分析处理这些信息,最终通过协作、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完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是创设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有效达成目标的工具和手段,教师是学习主题(或项目),学习目标和学习本主题所需要的学习情境的设计者,是学生应从何处获取有关信息,如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的利用学习资源的指导者、帮助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是使学习和研究向最终目标发展的引导者、咨询者,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选择运用信息工具与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主体地位。可以说,通过研究发现知识,通过问题解决学习知识,突破书本与课堂,让学生懂得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来进行学习、研究、设计与创造,是美国中小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的主导思想。
    二、国内相关研究的分析
    在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已有几年的历史了。早期的研究与应用主要是建立在教学媒体的理念基础上,所以,相应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主要围绕知识信息的表达与传递、教师教授过程的优化,程序式媒体的设计制作来进行。
    近两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迅速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计算机、网络是学习工具、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环境设计、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竞争学习等思想观念,学习方法被积极提倡并逐渐确立。
    其次,从教学媒体开发及其教学运用的研究实践逐渐转向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及利用资源进行学习的研究上。
    第三,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应用中,开始突出其工具的作用和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作用,在支持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面有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例如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网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几何画板在数学科的应用,历史课、政治课的某些内容,通过让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个别的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来查询资料,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等等。
    第四,国内许多大城市面向中小学开办网上学校,北京作为我国的因特网中心和教育中心,所建立的网校最早也最多,例如,国联网校、101网校、五中网校、四中网校、人大附中网校等组成了中国知名网校的队伍。解读这些各有自己办校目标和各具特色及优势的网校,可以看出,有的网校在发挥并拓展因特网在教育教学上的工具作用,实现教师、媒体、学生的自主交流,提供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资料、科学的教学手段和过程、丰富的课程参考文献以及交互式教学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工作。
    三、在学科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一点思考
    国外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实践充分证明了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对主动性和实践性的培养,对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独到的功能。所以,我们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应该确立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校园网、因特网)的学科教学应用这一主线上。
    1.应该确立一种理念。开展现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应该基于这样的理念:计算机、互联网是国际性信息交流的先进手段,是用于学习、研究的有效工具;数字化、交互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环境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
    2.应该形成一个思路。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应该依托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同时学科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学习项目或研究课题的设计,以便开展研究性学习或发现、探究性学习,并根据项目学习或研究课题的需要创设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然后学科教师应充分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进行应用新教学模式的教学实
    践,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项目(或课题)的研究与探索,以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应该突出一个重点,把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研究和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利用信息工具和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
    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21世纪知识经济对教育的需求看,立足于21世纪社会人的“生存能力”和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来融合信息技术于教与学的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点击次数:38  发布日期:2013/9/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