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张占红:利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 河北省大城县第二中学 张占红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属于发散思维的范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方式。当别人都说好的时候,想想里面是否潜藏着坏的因素,当别人都谈美得时候,想想其中是否隐含着丑的成份;反之,当别人都加以否定的时候,想想是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运用逆向思维可以收到“出奇”而达“制胜”的效果。会“让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变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在语文课堂评价中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呢?我将从课文学习、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三个方面论述语文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评价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很有必要克服、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使学生的思维灵活。例如:在教学蒲松龄的《狼》时,我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于是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大部分学生都说狼贪婪、狡猾、凶狠、残忍。屠户机智、勇敢、聪明、果断。总之,一切比较恶毒的形容词都用在了狼的身上,一切赞美性的词语都用在了人身上。因为在他们的记忆里,人们对狼都没有什么好感,而人才是最具有智慧的动物。他们的思维已经形成了定势。此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狼与屠户》的动画,并再次提出从多角度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狼真的没有一点值得我们赞赏的地方吗?动感的画面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都聚精会神地观看着。突然,有一个很小的声音在教室的一角响起:“我认为狼也很聪明。”顿时,教室一片寂静。借机我让他说明理由,他说:“我认为两只狼能够合作引诱敌人,真有人的智慧。”这时,我观察同学们的表情,有的茫然,有的惊讶,有的表示赞许。看着同学们复杂的表情,我迅速地做出评价,对发言的那位学生的敢于求异的胆略以及他的观点进行了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应从多方面去思考,从反方向去思考。是的,我们确实应该给狼重新定论。抛开本文的寓意我认为站在狼的立场上,或站在比较公正的立场上狼确实很聪明,很有智慧。
    二、阅读教学评价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
    适时评价求异思维。面对学生提出的多种设想,多种方法和多种答案,需要老师在求异思维训练过程中加以评价。这种评价,对激发求异思维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抓进时机,明辨是非,分清主次和优劣,明确最佳答案。例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让学生探讨愚公精神时,先是让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思考,然后再结合多媒体播放《愚公移山》的动画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关于愚公子子孙孙移山的执着,学生们固然肯定了他的精神,但90后的他们却不能接受这样的办法。他们说:“愚公之所以叫愚公,是因为他遇事不会灵活变通,太死板。他的这一举动不但毁了他的一生,而且也让他的子孙承受过重的负担。他为什么不采取搬迁的方法,把家搬到山外去呢?我们做事为何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听了学生的阐述,我很震撼,更感欣慰,看来学生的逆向思维正在一天天成长、壮大。
    三、作为教学评价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 而这其中的写作能力更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老师都希望看到学生的作文能别出心裁,写出新意,但往往却另我们大失所望。当前作文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不良倾向:教师“定音”,学生“弹琴”,毫无新意,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教师的框框束缚住了,作文无兴趣,只好写几篇“奉命作文”交差应付,因而出现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情况。怎样才能打破当前这种沉闷的思维定势呢?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例如:我利用音乐调整学生情绪,使音乐激发学生脑细胞兴奋起来,动起情来,那乐句那音符好像魔术师手中的金属棒,把大脑里贮存的即使是少的记忆和材料也能抖出来,甚至涌动出来,供写作者选择、发挥、构思,加上教师的辅导、启发、评价,学生可以写出流畅感人的文章来。应该说好的乐曲往往是写作的催产剂,它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激起热情,产生灵感,完成作文。如让学生听钢琴曲《愉快的假日》写作文。学生的想象力奇特,文章令人惊讶。乐曲开始一段音乐活泼欢快,旋律优美,节奏性很强,具有挑动性。有个学生是这样描绘的:夏日周末的早上,约好的十几位同学驱车郊游,晴空万里,柔风送爽。车轮飞转,穿过了高耸的楼群;车轮飞转,远离了汽车的阻塞和拥挤的人流;车轮飞转,暂离开妈妈的唠叨和老师的指责;车轮飞转,车轮飞转。跨过崎岖的小径,穿过碧绿的原野。寂静的林里闯进了一群穿着牛仔短裤的小虎队和穿着时尚休闲装的女孩子……可以说,没有这段音乐,只靠苦想是难以写出发自内心的词句来的。这种表达是凭想象任意发挥的,但是它肯定是根据生活和真实感受去编织的。这是合于逻辑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提高对于写作是太重要了。
    再如:我曾给初一的学生出了《假如方仲永没有中断学习》、《如果不发生普法战争》、《如果木兰不是女郎》等题目。引导他们进行逆向思维,通过联想、想象,文章言之有物,作文质量有所提高。我也曾让学生自己针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逆向思维,让他们自己逆题作文。有的写出《唠叨之我见》、《出淤泥怎么会不染》、《狗拿耗子是乐于助人》等。初一学生还未学习议论文的写作、因此他们所写出的文章说服力不强,还很幼稚,但他们的这种求异思维仍值得肯定。因此,我们在倡导逆向思维的同时,应遵循其自身的逻辑规律,要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要以符合思维的正确答案为基础,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不能为了猎奇,故弄玄虚,进行诡辩,违反思维的正确性、合理性。对学生的信马由缰,“南辕北辙”的思维要进行正确引导。否则,“新奇”便成为怪诞,不利于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
    当然,逆向思维只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应紧紧抓住创造性思维这一核心,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和读写文章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

    点击次数:144  发布日期:2013/9/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