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成长 培养良好习惯 张艳
1
关注幼儿成长 培养良好习惯
陕西省大荔县崇业幼儿园 张 艳
俄罗斯著名的思想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人的好习惯就是在银行里存入了一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学前阶段幼儿正处于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学前阶段的教育要引导让孩子们从小树立各种各样的正确理念与习惯,让孩子们更加健康的成长。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贯穿于人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有益于健康成长,受益终生。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扔垃圾,瓜果、纸屑放到垃圾箱,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玩具大家玩等。所以,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应从小培养,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卫生习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幼儿离开熟悉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进入陌生的幼儿园,接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师,对于这些不同的个体,进入幼儿园后要使其在体、智、德、美得到不同程度的充分发展,并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最关键的工作是培养好他们卫生习惯的常规。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卫生习惯相对容易些;同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堂上培养幼儿勤于动脑习惯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既不是自发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指令就能激发的。问题才是思维的动力,只有提出了恰当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因为疑问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这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对孩子发问,为什么这样做?你是怎么想的?他说的对不对?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大多数老师上课时,总是喜欢按照课前预设的教学计划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总是喜欢牵着学生走,总是什么都放不下,缺少给学生自己思考和相互交流的时间。即使留了一些时间,学生的思维还没打开,就匆匆开始讲解,学生还处在麻木的状态。常此以往,学生就丧失了独立思维的能力,也懒得去思考,静等着老师现成的答案。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给他答案,启发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分析,去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得到不断提高。在教学中,真正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消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吸收知识和运用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才能够放飞思维,张扬个性,逐步养成动脑的习惯。
三、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习惯
俗话说心灵手巧,良好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大脑发育,也有助于人类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和参加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教育目标的一项内容。幼儿教育对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提出了一定要求。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幼儿的教育侧重于智育,存在保护过度的现象,不敢或者不重视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前阶段这一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一定要重视幼儿动手操作习惯的培养,进而提高幼儿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孩子勇敢的去做一做,将自己的想法落到行动中。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比如在搭积木游戏中,笔者鼓励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要搭出什么样的造型,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房子,然后要求他们分小组进行实际操作,并在操作中总结搭积木的一些技巧规则。孩子们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既要把房子搭得又高又大,同时也要注意积木块的合理运用。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大的木块要作为底座,这样才能保证房子的稳固;圆柱形木块可以作为柱子竖着放,三角形的木块可以作为房顶。改变了这些木块的运用途径则无法用到房子中去,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设计能力,而且也掌握了其中的一些技巧。由此可见,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的习惯,对他们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价值,广大教师要多给予幼儿动手的机会。
四、交往中培养幼儿乐于助人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就是说孩子小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会一直影响他的一生。因此,培养孩子的爱心,应该从他还是个娃娃时抓起。父母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因而不注重培养他的爱心品质。如通过组织幼儿观看表演《我为xx献爱心》,激发幼儿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情感。在观看表演的基础上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达成共识:有礼貌又喜欢帮助人的人,大家愿意和他交朋友,帮助别人能使人高兴,从而也使自己高兴。然后,启发幼儿联想,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有没有帮助过别人?有没有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如鞋带解不开)别人帮助了自己,自己的心情怎么样?当同伴不高兴时,你该怎么办?进一步迁移幼儿的经验,在家里看见爸爸妈妈生病时,你应怎样做?等等。通过开展这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学会遇到困难时如何请求别人帮助,以及如何帮助别人。这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交往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而这个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在学前教育阶段要充分重视幼儿各种好习惯的培养,从他们人生起步阶段就养成良好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