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区域认知素养培养教学策略 张晓巳
1
例析区域认知素养培养教学策略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晓巳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区域认知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并列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等内容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以及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此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相呼应。因此培养初中生的区域认知素养,以尽快适应高中地理学习的需要,已成为广大初中地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区域认知素养是指人们运用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并能够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形成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的能力。区域认知素养包括划分区域意识、认识区域本身和评价区域开发三个维度。
粤教版教材八年级《地理》下册以区域地理为主,学习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为化解学生对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区域的划分及其界线容易产生的困惑,课本增设了“地理区域和界线”一章内容,简要介绍不同的区域划分、不同的区域范围及重要的区域界线。下面笔者以粤教版教材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地理区域”为例,从创设情景感知区域差异、“话”区域、“画”区域、“划”区域四个方面,分析区域认知素养培养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感知区域差异
野生动物题材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影片拍摄地主要包括三江源、卓乃湖、可可西里、四川盆地、松嫩平原,影片直观呈现了这些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植被类型差异、天气及气候差异、土壤类型差异。播放影片片头约两分钟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这一地域范围内的地理环境,有必要对其进行划分,使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变得有序并能更好地理解掌握。这样让学生初步了解划分区域是认识和实践的需要,是为了方便人们进行空间概括,从而实现对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性的理解,用区域的观点来学习是地理学科学习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二、“话”区域
出示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以两个问题:根据什么划分?我们的家乡位于哪一个行政区域?引领学生从熟悉的行政区划图,领悟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将中国这一地域范围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域。接着出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以类似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明白此图是从气候类型这一自然要素角度将中国这一地域范围划分为5个气候类型区域,以便于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最后出示问题:说出自己印象中的中国区域划分和家乡所在的区域,让学生说在中国地理概述学习中已经知道的一些区域划分。在大量已经认知地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这一认识:把中国国土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不同的需要,按不同的标准和条件,可将中国这一地域范围分成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可为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等。在此基础上实现具体到抽象的概括,得出地理区域的概念:我们把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所划分的地域空间范围称为地理区域。再进一步上升到以下认识:同一地点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可能属于多个地理区域;不同地点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可能属于同一个地理区域。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理解地理区域的内部具有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三、“画”区域
让学生在透明纸上蒙图描绘南方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描绘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南方地区是较大区域,珠江三角洲是较小区域,南方地区包含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是南方地区的一个区域。又以我国的行政区域为例,基本上划分为省(直辖市)、县、乡三级;我国的温度带可划分为温带、亚热带、热带,而温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区域范围有大有小,大的区域可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小区域是大区域差异性的体现。
四、“划”区域
再次出示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让学生观察其分界线,并与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可知其界线是明确的,同理国界也应是明确的,若不明确就会出现纷争甚至战争。接着出示中国四大地理单元图,让学生完成以下读图活动:(1)分界线A(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与季风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有无相似性?界线A的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2)分界线B(指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最接近?与哪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界线B的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分界线C(指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与哪个地势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的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4)读出各分界线上主要山脉河流的名称。通过读图活动让学生明白有的区域界线是不明显的,渐渐过渡的,如气候区界线、植被区界线。
本课教学着力地培养学生具有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区域加以认识的意识与习惯,并渗透用综合的方法了解和掌握区域特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区域差异的区域学习方法,力图为学生学习区域地理进行必要的思路和知识的铺垫。
在当前的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地理教师而言,要打造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要在学情分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创设出学生喜欢的、易接受和能接受的教学设计,师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平等参与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