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韩娟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少华中学 韩 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源泉,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实验教学是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基础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人对课题有意选择并力求认识的一种倾向,因此兴趣是求知的重要动力。如果学习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保持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种享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兴趣是引导学生步入化学殿堂的一把钥匙。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应该正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之成为学习的长久动机。化学课是九年级新设的一门课程,学生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讲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时,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提前准备两只试管,一只放水,一只放石灰水,让两位学生面向全体同学,同时向两个试管内吹气,其中一个很快变浑浊,另一个没有变化,该同学还以为是自己偷懒,又使劲吹了两口气,但仍没变浑浊,逗得下面的同学大笑,该同学有一种被老师捉弄的感觉。当教师让他向这只试管里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时,经过振荡立即变成红色,该同学自己也笑了起来,理解了老师的用意,并非捉弄自己。两位同学分别演示了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的反应。在两位同学吹气的过程当中,下面学生的兴奋点很高,个个跃跃欲试,对化学充满了极高的兴趣,比老师单独演示效果好很多。
二、利用化学实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的实验讲解与示范无法代替初中生的亲自动手操作。这是因为实验操作的实践性、过程性,是以学生对实验操作规则、实验原理为基础的,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进一步的实践、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对促进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科学的安排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预习,有效的化学实验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实验原理、化学实验目的、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的理解。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就能够获得更多原理与现象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要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的准备工作中,通过参与化学实验准备为初中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操作机会,因此来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
如教师在教学完“氯酸钾的化学性质”以及“检验钾离子、氯离子的方法”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只需要通过独立的思考之后就能够证明氯酸钾当中包含氯、氧、钾这三种元素。这时教师应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实践自己的实验方案,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结论,在巩固化学教材中“红的检验原理与检验方法”的同时,能够学会如何去证明氯这种元素的存在,不仅巩固了书本中的化学知识,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前人总结的化学知识上能够培养创新的精神,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有所创新。化学实验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科学合理引导下,实施有效的创新,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做关于镁的属性的相关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镁的外观、属性,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做镁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镁燃烧后的物质的外观状态。通过实验使学生意识到金属也可以燃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研究。
例如做课本(人教版)第50页【活动与探究】时,问学生图3—8的实验有什么缺点,有学生会立即想到药品消耗太多了。这时可及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如何减少药品,同时只需把滤纸展示给学生,他们就会立即想到在滤纸滴酚酞溶液或滴浓氨水……这样简单的小讨论,不仅仅是节约了药品,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酚酞溶液变红了,你们看到什么使它变红的吗?从而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两个结论,然后再补做一个氨水滴入酚酞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小实验,又可顺利推出氨分子保持了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化学性质。这样的实验改进,不仅非常简单的完成了课本上的两个结论和分子的定义,还可以看出 ,只要给机会学生,他们的创新灵感的火花就会冒出,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当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任重道远,我们广大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有效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