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思考与探索 王秀英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思考与探索
◎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桔柑九年制学校 王秀英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的基本理念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因此,在设计、布置作业时,不能简单地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应该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思考;探索
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运用和探索体验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设置作业的随意性较大,尤其是教师往往要求全体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同一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因为它无法顾及到各个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最终桎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相信大部分数学老师都跟我一样有过这样的感受: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如果容易了吧,基础好的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而且由于这种作业对他们来讲太“小儿科”了,缺乏挑战性,所以他们也没有什么兴趣去多动脑筋、去检查,只会相互之间比谁做得更快,即使做错了也只认为是一时粗心,而不在乎。而基础差的学生受他们影响,也只想快点完成而不认真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求快不求质量的浮躁解题习惯,作业质量无法保证,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设计、布置作业时,不能简单地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应该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施作业分层布置前,必须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为学有余力的优秀生,B层次为中等生,C层次为暂差生或学困生。并向学生说明,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会按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单元过关检测成绩定期调整,引入竞争机制,使每个学生都能舒心乐意地到相应的层次里。
学生层次划定后,教师应设定合理的作业设计目标,明确不同层次学生作业的不同要求。对C层次的学生,应侧重于每节课知识点的基本训练和与例题相仿的基本题,即每次作业的必做题。对B层次的学生应侧重于例题及与例题相仿的变式题,以及一些稍复杂的综合题,即自选题A,但同时必须完成必做题。对A层次的学生侧重于基本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开拓学生智力的思考题,即自选题B,但也要完成必做题。作业类型力争多样化,既可不同练习不同要求,也可同一练习不同要求。
比如:①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后,我设置了以下作业:
1.必做题:
(1)我会算:
215×53+215×47 125×(8+6)
888×125 71×99
(2)粮站运来面粉和大米各200袋,面粉每袋重25千克,大米每袋重50千克。运来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克?
2.自选A
12×36+12×63+12 38×101-38
3、自选B
2222×6666+3333×4444
②对于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的应用题,我要求C层次的学生只用一种方法解答,并进行巡视、及时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完成,对于A、B层次的学生,则要求用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解答,并找出最佳解法,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固定分层”作业,既兼顾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发展,又较好地处理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在着眼于C组学生的同时,又满足了A、B组学生的不同需求。
除上述“固定分层”之外,还可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布置“动态分层”作业,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可能性自行选择能完成的作业,做到“下面保底,上不封顶”。
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中,出示这道题:“修建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28米,宽14米,深1.8米, ?”请学生补上不同问题,再列出相应的算式。因为没有限定统一的问题,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尽自己的所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有:
(1)这个游泳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2)如果在池底和四壁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3)如果在池内四周贴上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瓷板,应至少准备多少块瓷板?
(4)这个游泳池最多可以容水多少立方米?
(5)如果向池内注水,每分钟进水2立方米,把水池全部蓄满需要多少时间?
经过学生们独立思考、分析、讨论,人人都能列出相应的算式,并在交流中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了,作业的效果也非常好。成绩好的学生在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后进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靠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
总之,数学作业应由目标单一的题海苦练型向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型的方向转变,不仅要能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更要能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宽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参考文献:
1.顾元康《浅谈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教学与管理 2001(1)
2.刘景蕉《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 小学教育参考(数学) 2007.(7)
3.刘春生 《让学生爱上作业》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4.耿怀国《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几点尝试》 新课程(小学版) 2006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