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把握课堂提问技巧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张阳

    把握课堂提问技巧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毓秀小学     张  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如果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剧烈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一、趣味性提问,引发热情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消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他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如:让学生想象一张白纸的厚度,告诉他们只有0.083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083×2×2×2 = 0.664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们则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急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又如:学习“互质数”概念后,可提出如下问题:“4与7互质、7与11互质,4与11也互质;5与17互质、17与23互质、5与23也互质。想一想,是否有这样的规律:如果A与B互质,B与C互质,那么A与C也一定是互质?”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思考之情。
    二、启发式提问,调动思维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启。”这里“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发”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则要求老师予以答其词,使其清楚。对教师来讲,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因的积极性。就数学教学而言,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出发,通过创设富有启发式的情境以及思维点拨与方法指导,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并逐步达成教学目标。能否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之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建立起自然、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生成积极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是数学启发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启发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乘积大于被乘数?”时,先让学生观察15×3/4,15×1/3,15×4,1/3×15等算式后回答问题。当学生答:“乘数是整数时。”我就启发学生:“0和1是整数 ,用它们作乘数试算一算。”学生在计算和思考后说:“是大于1的整数作乘数时,乘积大被乘数。”我又接着启发学生发散思考:“除了大于1的整数外,还有其它的情况吗?很快有学生回答:大于1的分数、小数也可以。”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思考“思考讨论,应怎样表达自己的结论?”学生经过讨论后,统一认为“当乘数大于1时,乘积大于被乘数。”像这样,通过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三、层次化提问,发掘潜力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主要体现两个原则:一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拾级而上;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在课堂上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一环紧扣一环,有层次地设问,才能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化。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中,设计了如下问题: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2、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3、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部分?4、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多少?5、怎样用计算公式表示三角形的面积?6、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步步递进的问题,不仅使学生较好地利用旧知识进行了迁移学习,也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鼓励式提问,树立自信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就让其“坐下”并立即转入下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学生回答的到底对不对,好不好,教师自己知道。学生回答后,教师一定要对其作出适当的评价。对回答正确而且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大拇指”,应给予必要的甚至放大的赞扬,以此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同时也发挥完善课堂教学的作用。

    比如,“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方法,同时能够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这一课时,我鼓励大家举出一些多边形的例子:“谁能给大家举出一些多边形的例子,看看谁能给大家起带头作用呢?”这个问题很简单,而我的提问方式又带有鼓励的色彩,因此许多同学都跃跃欲试,我随机叫了几名学生回答问题,大家都能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虽然问题很简单,但是我仍然通过眼神或者动作对他们表示了赞许,这样回答问题的学生们受到了我的鼓励,而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看到我对其他同学的鼓励,无形中也受到了激励。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点击次数:145  发布日期:2019/1/3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