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张和平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乡小学校   张和平

        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任务与目标之一。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内容抽象之处较多,农村学生认知水平较城区学生低,加之“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已经深植农村老百姓心里,导致教师为了分数让学生机械死记硬背,造成许多农村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认识仅停留在识记上,没有入心入脑。这与新课程的改革注重学生全面综合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成长,收获知识,能力得到提升相悖。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只有营造出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起学习动机,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学习潜能,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效性。 
      一、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要性认识 
      1、社会发展下终身学习浪潮的引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需要。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学习是综合表现的六大素养之一。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只有这样才能跟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 
      3、新课程改革下的目标要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尤为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向创造性的教育方式转变,让学生成为真正成为课的主人。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应注重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主要方向和目标。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阻碍因素浅析 
      1、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上以教师知识灌输为主,注重知识的获得。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强调学生统一步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式不够丰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得不到足够重视。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培养下,学生即使获得了完善的知识系统,也无法灵活对知识加以运用,无法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质量观、教学价值观,引导学生步入自我学习的范畴。 
      2、学习方式单一 ,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被动紧跟教师思路,就会缺乏主观能动性,进而缺乏一定学习动机。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与理念,探索新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来提高自我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初探 
      1、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展示空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不论精彩与否,欲望都是潜在的。在《做守法的公民》这节课上,我让学生在讲台上说出身边的违法行为(谎报险情、破坏封闭网、殴打他人、破坏共享单车等),通过这些行为让学生明白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通俗易懂。我还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组织多种教学形式,提供学生展示空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学会方法、发展能力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我在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讲道德》探究与分享中提出“尊重比帮助更重要”这个话题,分小组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和自己的认知展开激烈讨论,各小组确定一位发言人。在小组分享与交流中让学生懂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身上肩负着责任,如果自己不思考、不动手、不合作就会给小组其他成员增添负担。一荣俱荣,小组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为了小组每个人都要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生通过问题质疑,查找资料,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不仅印象深刻,更是一种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3、利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衡量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能够思考学习活动价值并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与终结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形成性评价主要采取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和课外表现评价两个部分。课堂表现主要构成要素是能对课堂上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想法;参与课堂中组内成员的讨论。课外表现包括课后练习,作业完成度等评价内容。针对每一部分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运用课堂观察、组内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由于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得学生由被动评价的客体变为积极评价的主体,这可以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进行回顾、反思,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应该多关注后进生,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实施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自信心。我在教学中通常会对学生说:你的想法真好,老师都没有想到呢。通过这些话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在提升个人教学水平的同时,增加对学生心理成长、个性化发展的关注,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点击次数:215  发布日期:2019/1/3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