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语文教学创新和发展 王亚慧
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语文教学创新和发展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电化教育中心 王亚慧
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交互平台等,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使教学情境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使教学评价手段更加有效,使师生交流平台更加宽阔。新课程改革其实就是为了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就是为了与新时期的教育模式相适应。在如今的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教学的过程中多与信息化互联网相融合,对教学方式采用信息化教学,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文从信息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出发,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及分析。
一、信息化技术再现教学情境,能唤醒学生求知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我们教学必须要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这种直观再现就要通过信息化方式介入传统教学将抽象与形象、理论与实际、理性与感性以一种情境展示出来,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利用信息化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创设教学情境。有些时候传统教学不能给予学生非常直观的场景,学生又没有经历过哪些场景,所以只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是难以描绘出语言所要表达的效果,继而学生不能很快的进去情境之中,也就不能能好的理解这篇文章。
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其中这里的“难”如果没有图片、影像来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很难想象到蜀道的险恶,更体会不到它的“难”,只有信息化介入,展示一定的图片和影像,再展开想象才能更好的理解李白所要表达的蜀道。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场景是我们生活中江浙一带的学生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场面,很难展开想象,联想这一场景,感受这种心情。所要我们教学要通过信息化介入,给学生展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些景象的图片、影像,帮助学生进入这个情景,才能更好的展开联想,从而更好理解诗文。信息化介入教学中,可以更好的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也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信息化技术展现形式丰富,能调动学生课堂氛围
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 通过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文字等多种表现形式, 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观享受,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感觉语文课堂的学习不在是单一枯燥的, 他们慢慢融入到课堂中, 愿意在语文课堂中跟随着老师的思路思考、发言, 这显然非常符合初中生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满足感,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例如:在季羡林《清塘和韵》教学中,这是讲述关于荷的一篇文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去荷塘前观看荷花之后再讲解这篇文章,但是在现实条件下,我们根本做不到,即使有条件做到去看荷花,那么明天将梅花,后天讲菊花,我们不可能都逐一去鉴赏过去。这一问题在信息化介入以后,就可以实现学生对讲解事物的逐一观察,我们可以利用图片、影像来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讲解对象的了解,便于学生对对象的认知和理解。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能调动学生课堂氛围。
三、信息化技术扩充知识容量 ,能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接受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的一一讲解,这就致使课堂知识容量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以及学识的丰富。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应合理引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渠道,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这是由现代教育的特征决定的:首先,现代教育技术能搜集、整理众多信息,具备较大的信息量;其次,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收集到的信息以最简洁、最精炼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即帮助学生利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信息量。因此,语文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中课堂知识容量较小、学生视野狭窄等不足,有利于语文教学效果的优化。
在教学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一文时,笔者就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组幻灯片。幻灯片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的生平简介、作者的代表作、作者作品的主要特色、西方文化中关于麦琪的解释。浏览幻灯片所用的时间较短,但学生们从中了解到了很多新知识,起到了扩充语文课堂知识容量的作用。在教学邱仁宗《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一文时,笔者重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展示了克隆技术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克隆技术的定义、起源、应用、发展趋势;此外,还向学生展示了社会各界关于“克隆人”的不同观点与看法。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学生们对克隆技术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他们学识与见识的丰富。从上述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以现代教育技术扩充语文课堂的知识容量存在可行性。
总之,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 信息技术已经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和平台, 不仅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外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会为今后语文教学提供更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有助于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