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潘俊红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   陕西省渭南市实验小学  潘俊红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现在的语文学习的时间在减少,却没改变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甚至要掌握的知识更多了,也更难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使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于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下面就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一、挖掘生活体验,培养学生兴趣

            语文是反映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它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高山流水,清风明月;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外风光;草长莺飞、山青水秀的妩媚江南;人生的悲欢离合,求索的艰难坎坷……都是语文课里鲜活的内容。所以,语文不是一本单一枯燥的教科书,而是活生生的、五彩斑斓的生活。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势必会成为一潭死水,要想使语文教学取得成效,就得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在语文课上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能让语文充满语文味,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提高语文能力,让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学完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爱之链》后,学生的心灵深受优秀人物的熏陶,懂得了人生最伟大的价值应当“热爱国家,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同情弱者”。于是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社区,我们的社会,谁是弱者,谁最需要帮助,我们应当怎样及时给予无私的帮助?”同学们畅所欲言。接着教者就布置学生按照各自的方法,可以个人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走进我们所生活的社区,看看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你说的那种对象,真心诚意地持续关心下去,你一定会感到无限快乐。让我们把爱洒向人间,让真情盛放社会,学生在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中,自然会达到很高的精神世界。

    二、渗透情感体验,加强思想教育

    在美感过程中,人们的情感体验是最丰富、最活跃的。一篇课文的教学,是否起到了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从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果学生无动于衷,就不可能收到思想教育的效果。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同是一部影片,有的人看到了深受感动,也有的人说:“没意思。”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情感体验同一个人的审美观点,对生活的认识和审美对象的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理解了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美感虽然具有直觉性,但它却不同于一般低级的感性认识。美感是直觉和理性的统一,它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活动,没有理性地参与,不去品味,是谈不上真正获得美感的。所以,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中还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和品评和感知艺术形象,使其产生强力的情感体验,并深刻地认识美。

    如指导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七册第8组习作《一张相片的故事》时,让学生精心挑选珍藏美好记忆的相片,向大家展示,讲述这张相片的故事,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1、看相片——激发真情;2、说相片——引吐真情;3、写相片——抒发真情;4、赏习作——交流真情。学生通过展示相片、交流相片,一个个兴奋不已,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拍照的地方,那种曾经有过的体验和感受重新被唤起,产生了不说不休,不吐不快激动情绪。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情感体验,加强了思想教育。

    三、突出语言训练,提高教学效率
      语言训练既是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的一根思想红线,也是语文课堂运行的操作把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了“训练”的过程,两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学生的“善学”与教师的“善导”,都必须通过一个“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讲究语言训练的艺术性,使训练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语言训练中必须注意:1渗透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科学地把握“度”即横向的标度、维度、力度、效度、梯度、深度等,注意恰到好处,又要将训练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将显性训练和隐性训练结合起来。新课开始时的导入性训练,新课进行中巧妙的发现性训练,新课结束时的达成性训练,都应精心安排,巧妙部署。2丰富性。从形式上看,训练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既可以是读,也可以是听;既可以是单项训练,也可以是综合训练,既可以是独立作业,也可以是集体参与……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阅读吸收,也可以是写作表达……而且应当将它们统筹安排,有机结合。3新颖性。要提高训练的强度和效度,必须使静态训练与动态训练相结合,常规训练与超常训练相结合,封闭训练与开放训练相结合,增强训练的新颖性。如猜谜语、对对联、竞赛抢答、朗诵会、论辩赛、模拟答记者问、编演课本剧、办手抄小报、写想象作文、……这些训练方式都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点击次数:64  发布日期:2019/1/3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