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县域视角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杨敏
基于县域视角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杨 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要实现“基本普及”的战略目标,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热切需求,不仅仅意味着入园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其中的关键与核心便是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因此,“如何加快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成了当前各地学前教育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县级教研部门,近年来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分层培训,满足不同教师的发展需求
我县幼儿园教师存在着个性、年龄、经验、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差异,因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有不同的发展需求。作为培训者就应该像教师对待幼儿一样,要善于观察、了解、研究每一类教师的实际经验水平,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认为,只有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并逐步向高层次需要引导,才能引发教师持续学习、不断向上的动力。因此,在全县培训中以“分层培训、分类发展”的模式调动全县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新教师培训。新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走出校门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满怀热情、表现欲强,但缺乏实践经验;他们虽拥有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保教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他们敢想敢做,渴望成功,但缺乏遭受挫折的能力。一名新教师初涉教育岗位,必须接受严格的指导和训练。我们充分认识到对新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对新教师专业化成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新教师上岗初期进行全方位入职培训,针对新教师在“幼儿常规培养”“一日活动组织”“家长工作技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以“师徒结对式”的跟班指导、“专题讲座”、“结对沙龙”等多种方式开展系列培训。内容涉及:合理组织和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创设丰富有趣的环境,幼儿日常安全,与家长的有效沟通,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等各类活动的有序开展等方面。
(二)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在全县幼儿园工作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不仅自身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有效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运用自身的优势去指导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促进全县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就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群体的作用,就要让她们充分绽放自己的美丽,展现自己的魅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示范、带动、指导、引领、培训、研究等作用。重积淀与发展骨干教师拥有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长,通过“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上示范课、“经验交流”等方式开展培训活动。内容涉及: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展示、区域游戏的构建和材料投放、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策略、整合课程背景下的环境创设、教育活动中的整合与渗透、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体现、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策略与方法等。同时,积极为骨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的专业能力得到新的提升。
(三)园长培训。幼儿园园长是学前教育干部的核心力量,是幼儿园最直接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决定了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办园方向,她们的专业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园所的质量水准,因此幼儿园的园长专业化发展极为重要。对园长的培训是提升园长专业化的直接方法,由于园长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较高,也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因此我们县则通过“园长沙龙”、“专题交流”、 “专家对话”等方式开展培训活动。重点是帮助园长解决在园所管理、教育教学方面的关键性问题,整体提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教育智慧,促使园长在培训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形成幼儿园具有园本特色的良性发展及园长自身的递进式发展。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
比赛是一种动力,能激人奋进,教人奋发。比赛能在教师们中间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树立一种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挖掘出教师的潜力。我县每年都会认真开展幼儿教师优质课评比、教学技能大比武、优秀活动教案评比、教玩具制作评比、论文评比等各项比赛活动。为教师们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引导她们通过评比竞赛活动找出差距,取长补短,不断成长。通过这些比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每一种比赛就像一面镜子,可使教师看到差距,找出自己的不足,继而树立目标。可以说比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自我提高的能动性。
三、“请进来,走出去”
让教师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新教育理念。近年来,我县先后特聘请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候博士、合恒商学院鲁老师、绵阳机关幼儿园冯园长以及一些特级教师来为老师们做专题讲座,内容涉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策略、儿童视角及其教育价值、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学习与发展等,使全体教师不出门就能受到名师的指点。通过学习,教师们更新了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他们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不再只关注自己怎样教,而是更多地关注儿童怎样学,关注儿童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关注怎样引导幼儿与环境和材料之间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老师们从理论到具体的实践操作,都感到受益匪浅。另外,我们还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加省市县业务培训,每年学习人数达一百多人次,凡来到我县的幼儿园教师,每个人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活动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增长了教师的见识。
四、开展五大领域的一课多磨以及同课异构活动
“一课多磨”是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选取一个主题的教学内容,进行多次的备课和上课,以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一般对一节课需要“磨” 三次以上,对教师个人专业水平的提高作用极大。教师依据本活动主题,选择一节典型课,进行备课。每次上课以后教师要详细讲述自己的作课意图、教学感受、存在的问题等,其他教师认真听课后进行评课,指出缺点,提出改进点,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和自己的感想再进行修改, 整合,再上课,再讨论,再修改,如此反复多次。这样的“磨课”活动,不再是个体的展示,而是群体的研课行为,突出了教师的合作与互助。尤其是授课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课堂执教能力,在一次次不厌其烦的“磨课”中快速成长起来,其他教师也在参与过程中汲取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这样的“一课多磨” 是一种“载体”,不仅磨出了精品课、示范课,更重要的“磨” 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师。而彰显教学个性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要求不同的教师选择同一课时进行备课、上课,这项教研活动要求不同的教师选择同一课时进行备课、上课,能够大大激发教师教学研究的兴趣.由于不同的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组织教学的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听“同课异构” 课时,老师们的兴致总是很高,期待上课的教师能够展示出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一课多磨”和“同课异构”相结合的教研方式是我县教研活动的一大特色。上学期我们针对语言绘本、美术绘画、音乐歌唱、科学等领域开展了精彩纷呈的“一课多磨”和“同课异构”,通过诊断示范 、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有针对性的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困难,让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各领域的核心价值,提高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并提炼了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模式。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积极实践探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循序渐进,长抓不懈,一定能加快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全面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