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发展 实现语文有效教学 郭小玲
关注学生发展 实现语文有效教学
◎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南街小学 郭小玲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一、挖掘生活体验,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反映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它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教师应该大力抓住语文课文中思想性、趣味性、故事性强、感染力大的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配之以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以情感熏陶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课文《花瓣飘香》,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简单,但情真意切。课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尊敬父母的懂事的孩子。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小事的叙述之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本文故事性强。事情发展有前因,有经过,有结果,非常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带着想象当堂进行表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一举两得。
二、渗透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文字理解能力
老舍先生说过:“思想内容与语言是血与肉,是分不开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地抒发,由衷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不断地积淀情感、丰富情感。研究表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着一角色,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大胆地让学生试着分析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观点和看法。多让学生进行课堂交谈、讨论,允许学生保留有自己的看法,并作正确的引导。
如读四年级下册《生命桥》片段1:“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则是学生直接抒发情感的最佳时机。老羚羊用生命的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过悬崖以求得生存那悲壮神圣的场面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时候,怎么能不为之动容呢?老羚羊以生命的坠落换取了年轻的羚羊的重生,这是何等的从容、令人震惊呀!老轻羚羊那种一心想着别人,心中装着他人的可贵的团体精神是多么令人佩服呀!在轻读、默读、齐读、引读、小组读、个人读以及听、评、想中,学生的心与那些命运坎坷的羚羊连在了一起,他们不禁为人类的残酷举动而感到鄙弃,发出强烈的控诉。从而升华主题,积淀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发挥语言文字训练的整体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语言文字训练不同于工匠式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放到精确的递进式活动。大家在教学中都重视启发学生发言,课堂上学生说话的机会不少,但是,说得多不一定是训练。如果让学生发言只是为了说出课文内容,而不管用词是否恰当,表达是否通顺规范、简练生动,说得再多也达不到训练表达能力的目的。如果着眼于训练表达能力,教师应当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发言时注意倾听,并对学生的发言适时进行归纳和重现,引导学生对别人和自己发言的正误优劣进行辨析、修正、重说,以至把说和写结合进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并能领悟到一些语汇、语法和修辞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活动才算得上是训练。
如在《放风筝》(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一课中有4个形容词:橘红、墨绿、金黄、瓦蓝。它们都是由前面的名词性语素和后面的形容词性语素构成的合成词。教师凭借自己的语汇知识抓住了这个训练点、设计了训练程序:先让学生把这些描写风筝和天空色彩的词语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意思;再让学生找一找这些词语形式上的共同点;然后分别找出同这些词语结构相同的、表示色彩的词语,先口头回答,然后写出自己知道的这类词语全班交流。结果,学生找出了许多这样的词语,如表示“红”的词语有:火红、粉红、枣红、血红;表示“绿”的词语有:翠绿、碧绿、草绿、葱绿、豆绿、鸭蛋绿;表示“黄”的词语有:杏黄、蜡黄、鹅黄、米黄、土黄;表示“白” 的词语有:雪白、灰白、银白、乳白、鱼肚白等。这是一个根据汉语特点、运用语言文字知识指导训练的范例。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丰富了语汇,而且从中领悟了汉语构词方式的灵活多样,汉语语汇的丰富多彩,在训练里渗透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