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突破经纬网 打开胜利门 姚广安

    突破经纬网  打开胜利门

    ——谈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第一初级中学   姚广安

     “地呈千古文明,理蕴万世精华”。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我们祖先留下的《易经·系辞》里就提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东汉思想家王充认为“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一直以来,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此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经天纬地,扭转乾坤”、“人地协调,永续发展”等科学理念及精辟论述,无一不充分体现出地理知识与地理现象普遍存在于思想、政治、军事、科技及经济建设等各个领域之中,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初中地理作为自然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学科,近年来得到广泛、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将地理纳入中考的考试科目之后,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一方面加强师资配备和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加大教学设备、仪器的采购投入,大大改善了地理学科的教学条件,促进了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进入高中、大学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的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在知识与技能中提到,“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由此可见,读图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而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则是重点中的难点。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通过自转和公转运行于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难以置身于地球之外来观察地球的全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表示和确定地球表面某一地理事物的位置(地理坐标),人们以地球仪为依托,人为设定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等,构建出经纬网。初中学生因为受到年龄、知识、空间想象能力的限制,在学习经纬网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会感到十分抽象、十分困难。每逢考试,涉及经纬网知识理解和应用的题目,失分现象非常严重。

    本着抛砖引玉、互相交流的出发点,谈谈如何突破经纬网这一教学难点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以供参考。

    一、夯实基础、疏通脉络、扫清障碍、做好铺垫

    1、 理解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2、 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掌握经度、纬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变化规律。

    3、 掌握特殊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等)的度数及其地理意义。

    4、 掌握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方法和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

    5、 理解经纬网的概念,正确掌握地理坐标的表示方法。

    以上基础知识可通过表格、图例等方法进行归纳和演示,便于类比与对照,使之条理化、直观化。

    二、构建模型、分类讨论、精准判读、灵活运用

    (一)类型一:平面展开图

    1、形状——直线网格状(如图,竖经横纬)。

    2、经纬度(即地理坐标)的判读:

    (1)、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度数:根据题目和图形,寻找或推算出各条经线、纬线的度数。                                

    (3)、区分东、西经:

     选取两条相关且相邻的经线,观察其度数变化规律, 若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度(E);                              

    若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度(W)。

    (4)、区分南、北纬:

    选取两条相关且相邻的纬线,观察其度数变化规律,若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N);若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S)。

    (5)、规范书写地理坐标。如E(20°W, 40°N)

    3、比较图上两点(或两地)的位置关系:

    (1)、方法一:根据它们在图中的方位来判断。先区分东西方向,再区分南北方向,即可得出结论。

    (2)、方法二:抛开图形限制,直接利用这两个点(或两地)的经纬度(地理坐标)来比较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A、利用经度来区分东西方向:

    a、当两个点的经度同为东经度时,度数大的在东。

    b、当两个点的经度同为西经度时,度数大的在西。

    c、当两个点的经度一个为东经度、另一个为西经度时:

    ①、若二者度数之和小于180°,则东经度的点在东,西经度的点在西。

    ②、若二者度数之和大于180°,则东经度的点在西,西经度的点在东。

    B、利用纬度来区分南北方向:

    参照A的方法进行分类讨论,即可确定二者哪个在北,哪个在南。

     ※ 思考:当需要进行比较方位的两个点(或两地)不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上的时侯,应如何判读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类型二:主视图、左视图(即从正面、侧面观察地球仪得到的经纬网图)

    1、 形状——经线、纬线多呈弧线状。(如图)                                                                                  

    2、 经纬度(即地理坐标)的判读:

    与类型(一)“平面展开图”的判读方法类似。

    3、 比较图上两点(或两地)的位置关系:

    与类型(一)“平面展开图”的判读方法类似。

    区别:此类经纬网大部分经、纬线呈弧线状。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因此,同一纬线上的两个点为正东、正西关系;同一经线上的两个点为正南、正北关系。

    (三)类型三:极地俯视图(整体或局部图)

    1、形状——经线为直线,纬线为圆(极点除外)。(如图)

                               

    2、 自转方向:北逆南顺,自西向东。(牢记)

    3、 判读方法:

    (1)、认真审题,仔细观察图形,设法寻找能确定其为北极俯视图或南极俯视图的条件。如:极点处是否标注有代表北极、南极的字母“N”、“S”;图上是否标注有自转方向的箭头;是否有其它的隐性条件等。

    (2)、当确定其为北极俯视图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判读:

    ①、标注出北极点“N”,在图上适当的位置画出自转方向的箭头(自西向东,逆时针)。

    ②、寻找或推算出相关经纬线的经度、纬度。

    ③、确定东、西经:

    借助自转方向的旋转箭头(自西向东,逆时针),选取两条相关且相邻的经线,观察其经度的变化规律,若向东增大则为东经度(E);若向西增大则为西经度(W)。

    ④、确定南、北纬:

    北极俯视图中各点的纬度均为北纬(N)。(赤道上的点除外)

    ⑤规范书写地理坐标。

    (3)、当确定其为南极俯视图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判读:

      ①、标注出南极点“S”,在图上适当的位置画出自转方向的箭头(自西向东,顺时针)。

     ②、寻找或推算出相关经纬线的经度、纬度。

    ③、确定东、西经:

    借助自转方向的旋转箭头(自西向东,顺时针),选取两条相关且相邻的经线,观察其经度的变化规律,若向东增大则为东经度(E);若向西增大则为西经度(W)。

     

    ④、确定南、北纬:

    南极俯视图中各点的纬度均为南纬(S)。(赤道上的点除外)

    ⑤规范书写地理坐标。

    (4)、在极地俯视图上比较两点(或两地)的位置关系:

    ①、区分东、西:

     借助自转方向的旋转箭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即可判断出哪个在东,哪个在西。

      ②、区分南、北:

      利用南、北极点,即可判断出哪个在南,哪个在北。也可以根据两个点(或两地)的纬度高低来判断哪个在南,哪个在北。

    ③、同一纬线上的两个点(或两地)则为正东、正西关系;同一经线上的两个点(或两地)则为正南、正北关系。

    ※ 思考:当根据题意与图形信息都无法确定其为北极俯视图还是南极俯视图时,应如何进行判读?

    以上所分析到的三种经纬网,是初中阶段常见的类型。对于每一种类型的经纬网,教师都要选取典型的例题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理解、掌握判读方法,并通过适当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判读和应用能力,以求突破“经纬网”这一教学难点,为决胜中考打开胜利之门。

                                                                 

                                                      

     

     


    点击次数:149  发布日期:2018/12/2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