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丽:浅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浅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 陕西省定边县幼儿园 王永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他们不能顺利的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他指出缺乏阅读的坏处:“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奋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相比之下:“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确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那么,阅读是什么呢?“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的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
怎样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这似乎是令不少年轻家长头疼的问题。许多家长抱怨孩子太贪玩,书本对他好像没有什么吸引力。岂不知孩子的阅读习惯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很大关系。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想法也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
一、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
儿童的天性都喜欢阅读,不喜欢阅读的孩子的家庭,要么家中很少买书;要么是买了书懒得给孩子讲;要么是整天用电脑或电视哄孩子等等。以上种种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在合适的时机给他们提供合适的阅读环境,孩子从小与阅读是隔离的。其实有很多家长很希望孩子爱上阅读,但是一些父母下班之后,更多的时间是放在忙家务,或者看电视,这时候他如果希望孩子今后成为爱读书的人,这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作为家长如果想培养出一个爱看书的孩子,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父母首先要做引领者,要尽可能的少看电视,多抽时间看些书籍,对孩子是无言的教育。这里要注意,如果孩子迷上了看电视,我们家长绝对不能用强行关电视的方法来让孩子读书。即使关了电视,也不可能让孩子心甘情原的拿起书;即使他拿起了书,也不可能用心去读。
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儿童最早的阅读就是家长要给孩子讲故事。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从一开始,就应该尽量使用标准的、词汇丰富的语言给孩子讲。从父母给孩子讲慢慢过渡到孩子自己看,从简单的连环画慢慢过渡到看文字作品,从内容浅显的童话慢慢过渡到名著等等。只要坚持去做,这些过渡自然会到来。
二、阅读材料的选择
有很多家长说了,我们家里阅读氛围还是不错的,我们晚上会让孩子看书,但是也发生了很多问题,比如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孩子不感兴趣,他们非常困惑,他们认为这些书很优秀,别的孩子很爱看,但是自己的孩子不爱看,这个问题出在哪?我想主要是关于你选择的阅读材料是否适合孩子。
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出版的儿童图书有上万种。早期阅读材料的数量如此巨大,其中难免鱼龙混杂,难以保证质量。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这应该是我们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法国文学史家保罗•亚哲尔认为,为儿童选择的图书应该是:忠实于艺术的书;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书;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灵的书;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的书;启发儿童天性的书;帮助儿童认识人性——人类心情的书;含有高尚道德的书。这就告诉我们,家长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需要,为儿童选择和及时补充多元化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我们可能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选择的阅读材料是不是适合孩子的年龄。很多图书非常优秀,但是有些它的主题包括它的语言,它的故事情节,未必就适合我们的孩子,这一点家长需要掌握一定的对书的选择和鉴别技巧。现在国内出现了分级阅读的概念,对一些阅读材料进行年龄划分,这个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如果没有分级就要我们家长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第二个方面是我们选择的阅读材料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在读什么的问题上,我们既要给孩子一些引导,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中心目的是尽量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先考虑有趣,再考虑有用。第三个方面是我们要选择规范的出版物。建议选择知名度较高出版社出版的原版作品。一定要让孩子到正规的书店买书,不要在地摊或不三不四的小店里买,以防止买到内容低俗的书刊。让孩子阅读正版原著,不要读“缩写本”、“缩印本”,“缩写本”指把名著进行大量删节,变成字数、内容和语言都比较简单的改编版,对名著的整体美是一种破坏,不利于美感的培养。
三、让孩子体验读书的乐趣
从家长的切身体会来讲,小时侯读很多书对人的一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们才会不断地提醒孩子要读书,可是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吗?我们总是不断地告诫孩子要多读一些书,甚至剥夺孩子玩的时间让他们“看书去。”还有的家长总是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孩子比较:“你怎么不像某某某那样爱读书。”他只是听你一味地说要读书,要读书。也许他听了你的话去读了,并且发现了其中的乐趣从此爱上了读书,这固然是好事。可是大多数孩子呢?他们把你的唠叨当成了耳边风,对这种好像是被逼迫做的事情感到无奈,甚至产生厌恶感,不仅不爱阅读,反而视其为苦差使。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爱不爱读书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要采取手段诱惑他。
让孩子找到读书的乐趣。大家都知道,孩子是很会模仿的。家长们可以故意在孩子面前读书,装作读得很专心的样子,甚至在孩子叫自己的时候,都假装不理睬。还可以边读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或者放声大笑。这样,孩子们就会被吸引过来,甚至学起我们的模样看起书。因为他们想知道是什么吸引了他的父母,又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快乐。而获得这个答案最好的办法就是:模仿父母自己去试一试。
告诉孩子读书的重要性,告诉孩子读书的乐趣,当然告诉不是直截了当而是潜移默化。孩子小的时候,通常都是我们给孩子讲故事,当孩子能自己看书以后,我们就应该尝试着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不经意地去创造一些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的机会,比如当我们在做家务的时候,当我们辛苦了一天瘫坐在沙发上的时候。这时候你就可以请求孩子给自己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帮助自己放松精神。通常这时候孩子们是很乐意的,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自己也可以通过给父母讲故事的方式,帮助父母消除一天的疲劳。这样,孩子为了讲故事就要自己去看书,为了讲得好就会认真地筛选故事,理解故事。孩子讲完后,我们要给予赞许,这样孩子会归功于阅读,就会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爱阅读。当然我们也要引导他进步,给他指出一些他没有理解的以及讲述不当的地方,但不要太苛求,我们要这样做要绝对避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阅读是在完成家长布置的任务,这样他的进步才会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