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李玉芳:让语文课堂流光溢彩

    让语文课堂流光溢彩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中国石油广安希望学校 李玉芳
    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乐学、学乐,从而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这份沃土中流光溢彩。
    一、 营造爱的空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
    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扬的眼神,甚至一个点头,摸一下孩子的头都是一种对学生的友爱和肯定。生活在这种充满爱的空间里,学生的心理不受到任何压抑 ,感情得到释放,在自由愉悦的环境中,他们对学生充满了兴趣,热情地到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翱翔。如:班上的李明同学胆小怕事,不敢当场发言,不敢读课文。有一次,我采用同座互读的形式,当他读完后,我微笑着轻声地在他耳边说:“想不到你读的声音这么动听,只是声音低了一点,怎样,再来一遍?自己读,声音放高一点,争取让全班同学都听到”。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该生读书的水平不断提高,渐渐地,这位同学也爱读课文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带着鼓励走向课堂,俯下身子,做儿童的“平等中的首席”,给儿童一个五彩缤纷的学习天地,给儿童一个灿烂的天空,让教学成为儿童生命成长的摇篮。
    二、 精心设计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在课堂上吸引学生,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上下功夫,以多种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如:在上一年级《我的新朋友》这一课,在开始时,我用“贴鼻子”游戏教学,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五官位置,同时认识这些生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为主动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又如:在上《小小的船》这一课,我先播放《小小的船》这首歌,这样导入,学生不但理解到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而且饶有兴趣的进入了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 创设有趣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把教材中“死”的知识,用“活”的办法呈现出来,以形象生动具体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来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才喜欢学,也才能学得好。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在教这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有关桂林山水的美,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的游览中,在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进入课文后,我又配乐播放了课文的朗读录音。那优美的语句,那轻松的音乐,让课堂中充满了 一种浓郁的气氛,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范读,指名分段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学生已被老师所创设情景深深吸引,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课文。
    四、 放手让学生唱主角
    传统教学中语文老师的主要手段是两支粉笔一张嘴,对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教师高高站在台上,学生正襟危坐于台下,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像一个权威那样不断地向他们灌输着知识,如同往漏斗里灌水一样。整节课里,学生就像一个个木偶任由摆布,老师累学生腻烦,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全权放手让学生唱主角,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体验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已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方法,不包办,不代替,使课堂“活”起来。例如:学习《陶罐和铁罐》这课时,我放手让学生唱主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了讲故事比赛,或自由组合演故事。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胆量,说话的能力、概括的能力、想像的能力。之后要求学生对陶罐、铁罐进行评价,学生们争着表达自已的见解,气氛异常热烈,“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谦虚、友善、宽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骄傲的人下场可悲。”对此,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使学生在被人欣赏中获得成功的精神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五、 尊重学生的差异
    “尊重不仅使人愉快,而且能使人聪明。”“一个孩子您说他好,他就好。”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差异是教育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认真地研究学生,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到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快慰和喜悦,从而唤起更强烈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早操》一课,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一课。可以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用笔画出小蜜蜂、小鸟儿、小露珠或小学生做早操的样子。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展现,每个学生都能尽自己有努力完成学生任务。在交流学习成果时,课堂十分活跃,有的用语言表达,有的以动作演示,有的将自己的画贴到了黑板上。这样的学习关注了全体学生,都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击次数:134  发布日期:2013/9/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