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易小成
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北辰小学 易小成
教学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感悟,挖掘新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用生活中足够的素材,唤醒学生感知的欲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相互交流合作创造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在足够的时间、空间内使他们积极自主地学习。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和谐的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学习时感到轻松愉快,更好地自主学习,
取得学习上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而老师必须做到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感化学生心灵。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主要体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而爱学生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如果缺少对学生的爱,就丢掉了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对学生,不论性别、丑美、贫富、学习优劣,都要关心、尊重、一视同仁。在日常教学中,坚持不懈地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从教师身上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从喜欢教师进而喜欢他所教的课,从喜欢这门课到爱学这门学科,从被动学习状态转为主动学习状态。这样,学生一旦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便会从中获得乐趣,从而逐渐养成合理利用时间,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采用新颖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教师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厌
倦情绪。那么教师教学时,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呢?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一些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等学生喜爱的模式。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我在“最大公因数”时,先让学生准备一些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等正方形当地砖,模拟在长为16厘米,宽为12厘米的纸板上辅地砖。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探讨通过学生动手合作操作,找到16和12共同的因数。就这样,一节课在学生的合作和热烈讨论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参与者,而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力
兴趣是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灵火花。因此,教学时,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善于联系生活,用生活中的故事,与内容有关的歌曲或舞蹈,设置悬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疑问心,吸引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我提前准备了一幅某地某一天的气温变化折线图,让学生分析,探究。学生能够读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但这幅折线图反映出一种怎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自主分析、相互交流。通过比较发现一天的气温随着时间变化着。很自然就引出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像这种现象既形象又贴近生活的问题设置悬念,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带着疑问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四、优化课堂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有所提高,才能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因此,教师要活用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的模式,要结合学生实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层次学生的解题思维训练,既要有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训练基本技能、技巧,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选题方面要优化组合。选题要注意三方面:
(一) 训练题目要有针对性。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选择一些让他们都能独立动口, 动手完成的练习,使他们从学习中获得成功,乐于学习。
(二) 训练题目要有趣味性。选题时,要按照学生的口味,选择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些浓厚的训练题型。
(三) 训练题目要有开拓情。这方面的题型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打开思路、训练学习创新能力。从多方面地学生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