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我们的教育为了什么 王学武

                 我们的教育为了什么            

                              ◎   宁夏平罗县黄渠桥九年制学校    王学武

    一、中国现代新型教育理念

    教育就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通过语言、动作展示,让受教育者感悟,从而达到认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内化为自己思想,并在行动上体现。这种思想将会使受教育的一生受到影响,终生收益。
           教育者你的教育是否有效,各种因素比较多。首先要受教育者信任你、接受你;接着被你的人格魅力、知识、才艺所折服;最后才能接受你的教育。至于是否有效,还看方法、受教育者的理解、认识和努力的程度等因素。
           播种一种思想是否有效,是否占据孩子心灵,这就看孩子的需要、认可。积极的、向上的思想会激励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培养一种习惯 ,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必须是良好的。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经过长期的要求、练习,并时时提醒,加以矫正。注入一定思想,从而形成习惯。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的脑子里,这种思想将影响着别人语言、行动。但这中思想必须是被别人认可、承认,并达到心灵的共鸣,方能实现。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知识可以从任何渠道学到,而习惯不容易习得,是一种生活惯例、生活常态。一旦形成终生不忘,并按照这种习惯生活下去。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事业成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体现一个人的修养、素质、知识水平、道德修养。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人要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也就是让人更好的生活着。
        二、 中国现实的教育存在问题

     我们的现实教育令人担忧、让人苦笑不得。我们一边喊着素质教育;一边在进行这应试教育;一边在喊着一个人的智商的高低不在于学校的学习智商,而在于在社会上处理问题的智商,一边又在用一张卷子测试孩子的智商的高低,从而选拔人才,决定孩子的未来的发展。2014年网上流传一句真言“研究生与本科生要联系,本科生要与专科生联系,专科生要与职高生联系,职高生要与高中生联系”为什么要联系,目的是将来就业,给他们工作。纵观我们的现实不难发现往往就是这样。这些学历低者在学历高的学生死啃书本的时候,他们已进入社会,了解社会,寻找自己发展方向,解决社会问题。历练、挫折、失败让他们善于解决问题,展示他们的智慧、才干,使他们逐渐成长起来。而刚毕业的学生陈旧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脱离,使他们走进社会束手无策,不知所措,一片迷茫。若搞研究他们真行,若干其他的就不行了。然而,中国的现实需要大批的劳动者,不需要大批的研究者、科研人员。所以就出现这样的现实问题。

    在看我们的基础教育现状:在学校里,我们的学生生活在苦海之中。写不完的作业,背不完诗;上课只听讲,回家只听训;有言无处说,有苦无处诉。孩子听的最多的是“好好学”;孩子最难听到的是“今天你玩好了么?”他们物质生活比皇帝还优越;他们幼儿、童年的生活无法与闰土相比。从小就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失败’、‘徘徊’而失落。不是第一名就算没学好。学习、学习、再学习;优秀、优秀、再优秀是家长教育理念。我们的教师也苦不可言,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为了自己的生活,经济利益,为了自己的评职、名利、地位,也这样去做,“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意味着要成绩,成绩好了,一切都好,评职、晋升、优秀、先进等都有你。多练、重复练,下大力气补课。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至于学生其它方面无人问津,教师疲于应付。学生苦,教师苦,学生的兴趣、创造力也扼杀。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品德培养就淡薄。学校的学习生活也是教师生活,一个教师每一天不快乐,为名利所累,为认可所累,又怎样快乐,学校学习生活也是学生的生活,他们被繁重作业所累,被家长,教师的威逼中度过,他们能快乐吗?学生童年生活、少年生活在痛苦中度过。孩子们总是疲于奔命;忙于应付。成为考试的机器,知识的搬用工。童年无童趣,少年无朝气,青年无志气。兴趣、爱好、习惯之花 在此时凋落。
           三、型教育理念与现实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

    中国的教育方针、教育理念是,教育方法是符合培养大批人才的需要的、也是关注个体差异,张扬个性发展。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培养人的创造、创新能力。这些方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大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但现实中生活中,一张卷子定终生,选拔、选优、升学,必须以成绩来论,所以,家长们也必须按照这个方向来教育学生。因为考试制度决定家长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晋级、评职、评先、评优都以教学成绩、教学成果而决定。为此,多数教师为了名与利意味地追逐

    纵观我们的教育,无处不是这样:中国的教育理念与做法截然不同。一个应试教育造就高分低能的“人才”。一张卷子决定终生。教育者和家长都沿着这个方向在塑造学生、培养“人才”。试问教育的发展路在何方。


    点击次数:34  发布日期:2018/12/2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