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情感育人”策略浅谈 杨博
班级管理中“情感育人”策略浅谈
◎ 四川省成都市铁中府河学校 杨 博
摘要: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而不是机器。班主任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产生共同的思想情感,从而拉近与学生距离,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信任”,使学生乐意服从指挥,接受教育,正如前人所说“亲其师而信其道”。
关键词:班级管理;情感育人;德育策略
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而不是机器。班主任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产生共同的思想情感,从而拉近与学生距离,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信任”,使学生乐意服从指挥,接受教育,正如前人所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育人”是班主任思想教育的法宝,是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关爱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生
班主任的爱心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与技能。在工作中,班主任对学生是漠不关心,还是关怀体贴;是耐心温和,还是烦燥易怒;是情绪稳定,还是反复无常;对学生的错误是暴跳如雷,还是宽容大度,都会在学生心灵中打下烙印,对他们的情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情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注意调整自身的情绪,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可能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并在不同场合适时表露自己的某种情感,尽量注意在交往中使自己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同步协调起来。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用爱的阳光在学生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播撒温暖和希望的种子,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关心和关爱,感受到更多的人间真情,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因材施教,创建良好的情感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工作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班主任要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情感育人,努力创建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个体积极因素转化为班级的积极因素、学校的积极因素,这样,就会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后进生的转化就是班主任“情感育人”的一个突破口。后进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歧视,使他们常受畏惧心理、敌对情绪的支配,从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为此,班主任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便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情感氛围。班主任要多给后进生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去学习。例如,我班的小冉同学每次考试总是拉班级总分的后腿,常遭同学的白眼,科任老师的训斥。久而久之,他对同学和老师便采取敌对的态度,因此,成绩越来越差。我知道情况后,将小冉找来谈心,给他补习功课,每天帮助他搞好学习。不久他就被我的“真情关爱”所感化,开始向我吐露真实思想。我在对他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加倍地关心她,安排同学帮助他,教育同学们不要歧视他。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精神支柱,终于使小冉同学金石为开。对他以后反复出现的缺点错误,我总是耐心地教育他,指点他,体谅他,甚至加以策略性的“包庇”,使他体会到班主任老师的良苦用心而幡然悔悟,进而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在后来的考试中,他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一个个生动的事实说明,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既要关爱全体学生,以真诚、平等、尊重和理解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把爱洒向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鞭策成绩优秀者更上一层楼,激励后进者走出低谷,帮助学习困难者建立信心,从而激励大家积极向上,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实践证明,在班集体里,坚持因材施教,努力创建良好的情感氛围,会成为发展良好行为和抑制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情感育人,激起丰富、高尚的情感共鸣
爱是教育的灵魂,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石。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注重感情投入。这种感情,既不是亲人的亲近感,也不是低要求、低标准的相容和相通感,更不是礼尚往来的“友谊”感。班主任的情感应该是高尚的、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革命人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自尊感的综合体。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应该比母爱更细腻,比父爱更广博,比亲情之爱更纯洁高尚。班主任的任务是陶冶学生的性灵,打开学生的眼界,点燃学生的智慧,培育学生的身心,使之文明,使之奋发,使之优美。因此,班主任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班内每一位学生,只有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老师敞开心房,向着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坚持“情感育人”,让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是班主任工作目的的需要。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不仅仅是配合其他学科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强健体魄,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而是要全面完整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抑制他们人性中丑和恶的因素,发展扩充其美和善的因素,对认知、情感等生命的非理性存在进行规范和引导,使之符合道德理性的要求。同时,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充分展现他们的主体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健全的社会人。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必须像演员那样进入角色,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以真情感动学生,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热烈的“求知”情绪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激发志趣,攀登高峰。
总之,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是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每一位班主任不仅要有爱,而且要善于爱,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动态,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实践证明,只有在班主任的真情感召下,班级才能真正成为充满爱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学生对班主任充满了爱的情感,对自己所生活的班集体产生一种依恋感,这个温馨的精神家园才会对学生良好的个体,健全的人格起到积极有效的、长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