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平:小学课堂导入艺术初探
小学课堂导入艺术初探
◎ 河南省汤阴县城关镇杨孔村学校 吕海平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的第一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集起来;好的导语又似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 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指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和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问题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由教师提问,也可以由学生提问;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也可以从侧面提问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猜谜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如《回声》这一课可以这样导入:老师出个谜语给大家猜,住在深山坳,谁也捉不到,你喊他也喊,你叫他也叫,近听听不着,远听见分晓。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不一会儿就讲出谜底—回声。这样学生沉浸于猜谜语活动的趣味中,使整堂课在你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使学生暂时处于一种“愤、悱”状态,并且要以疑激思,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
二、 板书导入
板书导入时指教师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板书来使学生集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揭示教学内容的主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板书导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变化字体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字体,如:宋体、楷体、仿宋体、隶书、篆书、美术字(实心、空心)等。
2.变化字的大小
教师通过故意放大或缩小某个字、词来改变字与字之间的比例,增加字与字之间的对比效果,突出主要内容。
3.变化书写顺序及格式
教师改变以往的书写顺序及格式,吸引学生注意并起到突出主题的效果。如采用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或波浪型等书写格式。如教授《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可故意把赵州桥三个字写成拱形,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变化字的颜色
教师采用不同颜色进行书写,增加字与字之间的色彩对比,增强视觉效果。
5.采用绘画等形式
教师使用简笔画、一笔画、漫画、速写、素描等手法,寥寥数笔,勾勒出生动的形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6.故意写错别字
在板书时,教师通过故意写错某个字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例如:魏书生在写《爱莲说》这一课的板书时,故意将作者周敦颐的“颐”写错,同学们便讨论纷纷,有的学生甚至大声指出教师的错误,魏书生随即请学生起来纠正。
三、 音乐导入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开启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用音乐激趣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讨论导入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开课伊始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学《第一次真好》时,可用多媒体出示三幅图片(?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进行太空旅行?刘翔第一次获得奥运冠军),学生看图后总结:三人的第一次意义不同。阿姆斯特朗“第一次”引起了人类历史的大飞跃;杨利伟的“第一次”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刘翔“第一次”,改写了世界短跑的历史,为中国人乃至亚洲人赢得了荣誉。那作家周素珊的第一次给了她怎样的感想呢?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学生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进入新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既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五、 名言导入
名言警句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教师通过引用与课题相关的名言作为引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题。引用与本课题有关的名言名句导入新课,既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六、媒体导入法
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情境,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根据课文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借助歌曲、画面等媒介,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演示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实验导入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
在实验导入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变教具为学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当然,导入的方法还远远不止这些。设计导入时,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1)、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
(2)、导入要有趣味性。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3)、导入要有启发性,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
(4)、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使新课的开始能扣动学生的心弦,需要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
(5)、导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宾夺主。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