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激发学生中长跑训练兴趣的实践探究 张潮
初中体育激发学生中长跑训练兴趣的实践探究
◎ 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第一中学 张潮
摘要:中长跑运动是一项锻炼价值高、简便易行的体育项目。教师要根据项目特点、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上好中长跑课,从而激发学生进行中长跑训练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与健康;中长跑;兴趣
中长跑是中小学体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考核的重要项目。经常参加中长跑锻炼,对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和心血管、呼吸系统有促进作用,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能促进学习和生活效率,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然而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中长跑并不感兴趣,甚至还会产生厌恶情绪。经调查发现学生对中长跑厌恶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现行中长跑教学方法很多都是从竞技体育的训练方法演变过来的,实际上是一种以“训练”为目标和手段进行的教学方式。这类教学方法有许多与教学不相符合的地方,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减少或占用体育课,致使中长跑课时间不够和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减少,运动强度过小。三是学生现在的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体育精神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好中长跑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中学体育教师要正确理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健康有利、对学生终身体育有利的运动项目,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中长跑运动项目不应舍弃,而更应加强。这对实现课程价值有积极的意义。事实上,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对中长跑项目的教学计划有安排,但担心“安全”就草草收场,教师对中长跑也没有兴趣。教师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才能落实到行动上。
二、教育学生明确目的端正态度
学习目的和动机是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结果,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达到目的的动因。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长跑技术,提高成绩,首先应加强思想教育,明确目的,并使学生了解中长跑是田径项目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技战术的掌握及身体素质,内脏器官功能的提高,对各个项目,各项技术的掌握提高是有帮助促进作用的,只有坚定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才能通过努力战胜困难,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动作结构概念
初中生在开始接触中长跑时结构动作要领模糊不清,所以在开始上课时,即第一次上中长跑课时,应该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正确动作结构的要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模仿相结合进行,特别强调动作结构合理的重要性,密切注意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的动作结构,当出现错误动作时,应及时给予提醒纠正,直至形成正确动作定形。
四、巧妙使用多种训练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中长跑的一个特点是距离长、动作形式单一和趣味性不强,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训练方法一成不变的话,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参加中长跑训练的兴趣。
(一)游戏跑。在中长跑的教学训练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广泛地运用游戏跑的手段组织教学。如跳绳接力跑,抱球接力跑,传递手绢接力跑,负轻物接力跑等。由于学生大部分有争强好胜的特点,而且团队意识很强,谁都不想扯团队“后腿”,于是人人奋勇争先,就会把劳累感抛诸脑后,进而积极参与教学训练项目。
(二)“超人”跑。利用“超人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学生按照男女性别,体质强弱分组,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发,每位同学都力争领跑一段距离,当一人领先时,他不能减速,后面的同学不能泄气,也要力争超过他人,然后领跑。让同学们始终在一个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跑步,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
极性,并提高了同学们的耐力水平。
(三)障碍跑。教师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在练习形式上,可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越障碍计时比赛,增加趣味性和提高难度;教师还可以发动同学利用跨栏架、标枪、体操垫、跳高架等器材在田径场中间,由同学自己创编图形路线进行障碍跑,以此激发他们跑步的热情。
(四)图形跑。在田径场或操场画出或利用器材摆出大小适宜的若干个图形如三角形、四方形、圆形、8字形、2形、扇形等,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图形跑,要求学生每种图形跑3-5次,通过选择学生感觉到自己有选择自主权,具有主人翁意识,同时在练习中兴奋性强,既锻炼了身体,又知道了摆图形和画图形,在轻松和谐的氛围完成了中长跑的练习。
(五)变向跑。我们可以通过折返跑、蛇形跑、8字形跑,十字形跑、听哨音改变方向跑等练习穿插到当中,发展耐力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灵敏性。
五、适时激励学生是提高兴趣的催化剂
中长跑是一项艰苦的运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离不开老师的鼓励。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克服“极点”,“极点”出现时,学生的身体机能外于低潮,心理活动也较频繁,在表情和行为上有一定的痛苦感和疲劳感,跑速慢了下来。这时的学生意志品质也最脆弱,他们往往就会在此时放弃练习,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运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克服“极点”。
六、课内外结合是巩固学习兴趣的保障
体育锻炼具有长期性。兴趣还需巩固,才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中长跑活动。结合各种竞赛活动,运用竞争心理和理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在课外经常组织一些耐力性游戏或竞赛,提高练习兴趣与教学效果。
总之,体育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兴趣不浓,而降低教学标准,放弃对学生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我们要从教学过程、学生身心特点去寻找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探寻适宜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而让学生爱上中长跑,爱上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尚君美. 论中长跑教学[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卷第1期.
[4] 曾明.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中学生中长跑的训练教学[j].中学理科园地,2009(2).